街對麵的卷閘門突然發出“嘩啦”一聲巨響,仿佛是被一股強大的力量猛然拉開。與此同時,“老灶台”門口正圍著一群吃早點的街坊,他們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吸引,紛紛轉頭看去。
隻見一名身穿西裝的工人正扛著一塊巨大的招牌,上麵赫然寫著“16元自助盒飯,20道菜隨便吃”。他動作迅速地將招牌放在門楣上,然後拿起電鑽,“嗡嗡”的聲音立刻響起,震耳欲聾。這陣噪音如此之大,以至於張大爺手中的粥碗都不禁微微顫抖起來。
“16塊?”陳嬸聽到這個價格,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了。她急忙扒著玻璃門往外瞅,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表情,“二十道菜?這價兒,連成本都夠不上吧?”
一旁的穿工裝的小夥子嘴裡還叼著半根油條,他被陳嬸的話吸引,連忙湊到同伴耳邊,壓低聲音嘀咕道:“聽說是給寫字樓的人準備的,管飽還便宜,咱中午要不要去試試?”
張大爺往地上啐了口:“便宜沒好貨!你看那菜,綠油油的跟沒炒透似的,能有咱老灶台的紅燒肉香?”
議論聲像蒲公英的種子,飄進了胡同裡的每個角落。大寫字樓裡,午休時間的話題全被這自助盒飯包了圓。
“聽說了嗎?街對麵開了家自助,16塊隨便吃,比樓下便當便宜一半呢!”
“真的假的?我昨天點的外賣還38呢,這不得去薅羊毛啊?”
“就是不知道菜咋樣,彆是剩菜回鍋吧?”
中午時分,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街道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街對麵的小店門口,果然如傳聞中一樣,排起了一條長長的隊伍。隊伍裡大多是身著工裝的年輕人和寫字樓裡的白領們,他們一個個手持餐盤,站在保溫台前,迅速而熟練地挑揀著菜品,那動作快得就像在搶貨一般。
相比之下,老灶台這邊就顯得有些冷清了。棚子下的六張桌子,有三張都空著,沒有一個客人。王鐵柱在後廚裡忙碌著,他手裡的鍋鏟不斷地翻動著鍋裡的菜,每一下都顯得格外用力,鐵鍋與灶沿碰撞發出的“哐當”聲,在這安靜的氛圍中顯得格外突兀。
“急啥呢?”李秀蓮一邊給張大爺續上茶水,一邊安慰道,“咱做的是街坊生意,又不是靠便宜吃飯。”然而,她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了街對麵,看著那長長的隊伍,心中不禁有些擔憂。
街對麵的那家飯館生意異常火爆,門口排起了長隊,人們都在等待著用餐。相比之下,老灶台這邊的冷清就顯得有些刺眼了。
李秀蓮不禁歎了口氣,她知道王鐵柱心裡也不好受。雖然他們做的是街坊生意,但是看到對麵飯館如此受歡迎,還是會讓人感到有些失落。
話剛說完,隻聽“砰”的一聲,玻璃門被猛地推開,陳嬸拎著個空飯盒,氣呼呼地闖了進來。她的臉色很難看,一進門就大聲嚷嚷道:“你們這是咋回事啊?我等了半天都沒人給我上菜!”
“秀蓮妹子,你是沒見著!”陳嬸往桌邊一坐,嗓門比電鑽還響,“那自助盒飯看著花哨,茄子是生的,排骨燉得跟橡皮似的,二十道菜裡,一半是鹹菜和涼拌菜,熱菜就那四五樣,還全是黑乎乎的,像是用醬油兌出來的!”
她扒著李秀蓮的胳膊,壓低聲音:“我瞅著那大師傅,炒起菜來跟打仗似的,一鍋油倒下去,菜往裡一倒,鏟子劃拉兩下就出鍋,哪有咱這功夫?”
沒過多久,寫字樓的白領也來了。穿高跟鞋的姑娘捧著杯奶茶,跟同伴抱怨:“再也不去了!菜是多,可那魚香肉絲,除了醋味就是甜味,米飯還是夾生的,吃了兩口就扔了。”
“還是老灶台靠譜,就是貴點,但吃得舒坦。”同伴往棚子下瞅,“可惜今天人多,得排隊。”
更熱鬨的是網上。有個戴眼鏡的記者扛著攝像機,混在自助盒飯的隊伍裡暗訪,拍了段視頻發在本地論壇上——鏡頭裡,大師傅戴著沾油的圍裙,左手顛鍋右手撒料,炒完一盤茄子,鍋都不擦就接著炒青菜;保溫台裡的丸子泛著油光,湊近了能聞見點哈喇味。標題寫得紮心:《16元自助盒飯背後:20道菜的“速食密碼”》。
評論區炸了鍋:
“果然一分錢一分貨,我就說哪有這麼便宜的午餐!”
“對比之下,老灶台的慢工出細活太良心了!”
“寧可多花點錢吃口熱乎乾淨的,也不貪這便宜!”
炎昭炎耀在後廚刷視頻,看得直皺眉。“媽,要不咱也去探探虛實?”炎曜舉著手機,“看看他們到底咋做菜的。”
李秀蓮正往土灶裡添柴,火苗“劈啪”舔著大鐵鍋,鍋裡燉著的排骨發出“咕嘟”的聲響。“探啥?”她往灶膛裡塞了塊鬆木,“咱老灶台的根,在後廚那土灶上呢,不是彆人學得來的。”
她指的是後廚小院裡那個泥土堆的老式灶台。青灰色的泥坯被煙火熏得發黑,一口沉甸甸的大鐵鍋嵌在中間,旁邊堆著劈好的鬆木和果木。王鐵柱最寶貝這灶台,說這是他爹傳下來的,用了三十年,燉肉比煤氣灶香十倍,“柴火的勁兒,是順著鍋沿往肉裡鑽的,煤氣哪有這本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倆孩子小時候總蹲在灶前看爺爺燒火,聽著木柴在灶膛裡“劈啪”響,聞著鍋裡飄出的肉香,覺得這土灶比任何玩具都有趣。後來開了店,王鐵柱非要把這老灶台搬過來,說“名字叫老灶台,沒個土灶像啥樣?”現在每天早上,他都要用這灶燉排骨、燜豆角,鬆木的清香混著肉香,飄得半條街都是。
傍晚時,對麵的自助盒飯隊伍明顯短了。穿工裝的小夥子又回到老灶台,捧著碗排骨燉豆角,吸溜著說:“還是這口舒坦!那自助吃著像喂豬,咱這才叫吃飯。”
張大爺喝著酒,瞅著對麵,慢悠悠地說:“做菜跟過日子一樣,圖快不行,得熬,得燉,那味兒才能透到骨子裡。”
王鐵柱蹲在土灶前,往裡麵添了最後一把柴。火光映著他的臉,也映著鍋裡翻滾的湯汁。他對湊過來的炎昭炎耀說:“記住了,咱這店叫老灶台,不隻是個名字,是這口鍋,這堆柴,還有咱慢慢做菜的心思。彆人比便宜,咱比味道;彆人求快,咱求實在。”
炎昭看著土灶上的大鐵鍋,突然明白——為什麼老灶台的排骨燉得香?因為木柴燒得慢,火勁兒勻,能把肉裡的油和香,一點一點逼出來。就像街坊們的情分,不是一天兩天攢的,是靠著一口口熱菜,一頓頓陪伴,慢慢熬出來的,這才是任誰也搶不走的,老灶台的魂。
夜色裡,對麵的自助盒飯招牌還亮著,卻沒了中午的熱鬨。老灶台的土灶裡,鬆木還在慢慢燃燒,鍋裡的餘溫,混著棚子下的笑聲,在胡同裡飄得很遠。
喜歡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請大家收藏:()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