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天還沒亮透,灶膛裡的果木炭就燒得劈啪響。炎昭正對著一盆金燦燦的蟹黃發呆——這是周明遠托人從陽澄湖捎來的,結塊的蟹黃像碎金子,混著橙紅的蟹膏,腥香裡裹著股子鮮,引得灶台上的蘆花雞頻頻探頭,被炎耀一鍋蓋拍開:“再搗亂,讓你當蟹黃包的餡料!”
“港式蟹黃包,講究‘皮薄如紙,餡鮮流油’,”炎昭往蟹黃裡倒了勺豬油,鐵勺攪出的漩渦裡,油脂漸漸融進蟹黃,冒出細小的泡泡,“太爺爺的筆記裡寫,得用豬皮凍增稠,蒸的時候化成湯,咬開才會‘爆漿’。”他把發好的麵團揪成小劑子,擀麵杖擀出的麵皮薄得能透光,“這皮得‘三醒三擀’,醒麵時加冰水,擀的時候轉圈壓,才能韌而不破。”
炎耀在旁邊調東北版餡料,往蟹黃裡加了把酸菜碎,又撒了勺辣椒麵,引得剛進門的老張直皺眉:“這是要乾嘛?好好的蟹黃包,整成酸菜餡的?”炎耀舉著勺子嘗了口,辣得直吸氣:“東北的李叔說,純蟹黃太膩,加點酸菜解膩,再擱點辣椒提勁,保準帶勁!”
第一籠港式蟹黃包出鍋時,蒸汽裹著的鮮氣差點掀翻屋頂。炎昭用竹筷夾起一個,白胖的包子在碟子裡輕輕晃,像隻揣著金湯的小元寶。他剛咬開個小口,橙黃的湯汁就順著指縫流,趕緊吸溜一口,鮮得人舌尖發麻——蟹黃的濃、蟹膏的潤、豬皮凍的滑,混在一口湯裡,像把整隻螃蟹的精華都吞進了肚。
“我的天!這湯能鮮掉牙!”來買早餐的寫字樓白領小林,燙得直吐舌頭,卻舉著包子不肯放,“比我在香港吃的早茶還絕!那皮軟得像雲朵,湯濃得能粘住嘴唇!”
東北版蟹黃包更成了爆款。穿貂的東北大姐咬了一口,酸菜的酸混著蟹黃的鮮,辣勁在喉嚨裡慢慢竄,突然拍著桌子喊:“這才對味!咱東北人吃包子,就得帶點‘衝’勁,不然沒靈魂!”她一口氣吃了六個,臨走時打包了十個,“給我那口子帶的,他就愛這口酸菜配蟹黃,說比鍋包肉還上頭!”
消息傳到學校,四年級3)班徹底炸了鍋。小胖揣著個空飯盒,堵在老灶台門口哭:“我媽說我考試沒考好,不讓我吃蟹黃包……”他眼淚還沒掉下來,就被炎耀塞了個東北版包子,辣得瞬間忘哭,邊嚼邊喊:“好吃!比辣條還過癮!”
這下可好,每天清晨,老灶台門口都蹲著群背著書包的“小哭包”。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100分的試卷要換蟹黃包,被炎昭笑著揉了揉頭發:“給你兩個,一個港式,一個東北式,吃完要繼續考滿分。”有個小男孩哭著說“我爸昨晚加班,沒給我帶錢”,李秀蓮趕緊遞上包子:“記賬上,讓你爸下次來還——用他的加班費!”
寫字樓的年輕人們更瘋狂。為了搶第一籠蟹黃包,有人乾脆加班到天亮,在公司沙發上蜷兩小時,淩晨五點就往胡同衝。小林的同事們組了個“搶包小分隊”,輪流熬夜,誰搶到包誰請客,辦公室的咖啡機旁,總能看見啃蟹黃包的身影,有人邊吃邊敲代碼:“這包比咖啡提神,一口湯下去,腦子都轉得快了!”
“你們這是要把公司搬到老灶台隔壁啊?”炎耀給小林裝包子時,發現她眼下的黑眼圈比熊貓還重。小林打了個哈欠:“為了這口鮮,值!昨天我老板嘗了一個,今天讓全部門都來買,說‘吃好了才有力氣加班’!”
最逗的是東北大姐帶的“考察團”,一群穿貂的大叔大媽圍著蒸籠轉,港式包吃兩口就放下,專搶東北版的:“這酸菜餡的,配小米粥絕了!”“給我來二十個,凍起來帶回東北,讓俺們那旮遝也嘗嘗鮮!”
傍晚收攤時,炎昭炎耀癱在灶台前,數著堆成小山的空蒸籠。蘆花雞不知從哪叼了個包子皮,正蹲在雞窩裡啄,被炎耀抓個正著:“好啊,偷吃不擦嘴,看你嘴角的蟹黃!”
胡同裡的路燈亮了,加班族們的腳步聲漸漸遠去,手裡的蟹黃包還冒著熱氣。小林在朋友圈發了張照片:老灶台的燈籠映著蒸籠,配文“為了這口爆漿,願意天天加班”,下麵點讚的全是同事,有人評論:“明天我值夜班,包我搶!”
或許,讓人心甘情願早起的,從來不是鬨鐘,是那籠冒著熱氣的蟹黃包;讓人願意為一口鮮熬個通宵的,也不是工作,是藏在煙火裡的期待——期待咬開包子時的那口燙嘴的鮮,期待辣勁竄上來時的那聲吸氣,期待和一群陌生人擠在灶台前,為同一個包子笑、為同口湯饞的熱鬨。就像老灶台的蟹黃包,不管是港式的精致,還是東北的豪放,裹著的都是同一份暖,能讓每個早起的人,在咬下第一口時,覺得這日子啊,鮮得值。
喜歡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請大家收藏:()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