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嵩嶽巍巍,河洛湯湯。龍沐陽離開了湘西那片充滿神秘與瘴癘的土地,踏入了華夏文明的心臟地帶。這裡曆史沉積厚重,每一寸土地似乎都蘊含著古老的故事,與《山海經》所記載的荒莽詭譎氣息截然不同,卻又隱隱有著某種更深層次的聯係。
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九朝古都——洛陽。這裡不僅是曆史文化名城,周邊更是遍布著夏商周以降的各種重要遺跡,龍門石窟、白馬寺、二裡頭遺址、諸多古代帝王陵寢……龍脈彙聚,人文薈萃,正是“地輿社”這類專研風水地脈、追尋上古秘辛的組織可能活躍的區域。
他需要找到秦文明,奪回《山海圖》古卷,並弄清楚“地輿社”與“尋真會”之間到底是合作、利用還是對抗的關係。這對下一步行動至關重要。
抵達洛陽後,龍沐陽沒有像普通遊客那樣流連於名勝古蹟,而是憑藉著對能量氣場的敏銳感知,開始在那些尚未被完全開發、或充滿了各種民間傳說和風水軼聞的“非著名”曆史遺存周邊區域暗中查訪。
他裝作對古代建築和風水感興趣的背包客,出入於那些老街舊巷的古玩店、舊書店,甚至是一些看起來頗有年頭的算命館、堪輿鋪子,旁敲側擊地打聽是否聽說過“地輿社”或者類似風格的、研究古老地脈的民間團體。
然而幾天過去,收獲甚微。“地輿社”顯然極其隱秘,普通民眾甚至許多業內人士都從未聽聞。倒是關於洛陽周邊各種“龍穴”、“寶地”、“古墓”的傳說聽了一肚子,真真假假,難以分辨。
這天傍晚,龍沐陽在一條專門經營仿古工藝品的老街閒逛,目光掃過兩旁林立的店鋪,忽然被一家門臉極小、招牌古舊、名為“輿圖齋”的店鋪吸引了目光。這家店主要經營各種老地圖、拓片和風水羅盤,顧客稀少,卻自有一股沉靜氣韻。
他心中一動,邁步走了進去。
店內光線偏暗,四壁掛滿了各種泛黃的地圖和山水畫卷,空氣中飄著墨香和舊紙頁的味道。一個帶著老花鏡、頭發花白的老者正伏在櫃台上,就著一盞台燈,仔細修補著一張破損嚴重的古地圖。
聽到有人進來,老者頭也沒抬,隻是慢悠悠地說了一句:“隨便看,真東西在裡間,價錢不便宜。”
龍沐陽沒有立刻去裡間,而是目光掃過櫃台旁一個開放式的書架,上麵擺放著許多關於河洛文化、風水堪輿、地方誌怪的書籍,其中甚至還有幾本線裝的、沒有書名的殘破手抄本。
他的目光在其中一本手抄本的封底角落停住了——那裡有一個極其隱晦的、用朱砂繪製的標記!那標記的形狀,竟與當初在嶽麓山那個祭祀坑照片上看到的、吳老師稱為“山海籙”的符號,有五六分相似!隻是更加簡化和抽象!
龍沐陽心中劇震,麵上卻不動聲色,隨手拿起旁邊一本普通的風水書籍翻看,狀似不經意地問道:“老板,您這兒關於洛水古河道變遷的資料全嗎?我導師做課題需要些冷門資料。”
那修補地圖的老者聞言,終於抬起頭,透過老花鏡打量了龍沐陽一眼,眼神平靜無波:“洛水改道?那可是大學問。相關的官修史誌、地方縣誌裡倒有些記載,我這兒也有幾份老地圖標注了不同時期的河道,不過都是明以後的了。再早的……難嘍。”
龍沐陽注意到,老者在說“再早的難嘍”時,眼神似乎若有若無地瞟了一眼那本帶有奇特標記的手抄本。
他心中了然,這老者絕非普通店主。他笑了笑,放下手中的書,直接指向那本手抄本:“老板,那本怎麽賣?看著挺有些年頭了。”
老者眼睛微眯,放下手中的工具,緩緩拿起那本手抄本,輕輕拂去上麵的灰塵:“小夥子眼力不錯。這本是殘卷,不賣,隻給看得懂的人看。”
“哦?怎樣才算看得懂?”龍沐陽追問。
老者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翻開手抄本其中的一頁,指著上麵一幅繪製著奇怪星象和地脈走向的圖,問道:“你說說,這‘北辰注腳,地脈回環’指的是何處?”
這是一個極其專業的風水術語,涉及到了天星風水與地脈結合的高深領域,尋常人根本不可能知曉。
龍沐陽心中冷笑,這是在考較自己了。他略一沉吟,結合自己對《山海圖》和地脈的理解,開口道:“北辰即紫微,為帝星之座。其光輝映照之地,必有王氣凝結。然山河改易,地氣流轉,古之王氣彙聚處,今或為尋常村落,或已沒於水下。所謂‘注腳’,非指固定之所,而是尋其氣韻回環往複之節點。依此圖星野度數及水脈標示推演,其所指,當在邙山東麓,伊洛交彙之處的古鞏縣王氣殘餘之穴,然此穴如今是否尚存,或已轉移,需實地勘驗方能斷言。”
他這一番話,不僅點明了位置,更闡述了地脈流變的道理,顯示出了極深的造詣。
老者聽完,渾濁的眼中猛地爆發出驚人的光彩,緊緊盯著龍沐陽,半晌才緩緩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你是哪一脈的傳人?師從何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龍沐陽知道對方已經初步認可了自己,但並未透露真實來曆,隻是淡淡道:“山野之人,偶得前輩遺澤,不敢妄稱師承。今日冒昧,實是想向老先生打聽一個地方,或者說……一個組織。”
“什麽組織?”“地輿社。”龍沐陽緊緊盯著老者的眼睛。
聽到這三個字,老者臉色明顯變了一下,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而審慎,他沉默了片刻,緩緩合上手抄本:“你找地輿社做什麽?”
“尋一位故人,求解一些惑。”龍沐陽道。
老者仔細打量著龍沐陽,似乎在判斷他的話是真是假,是善是惡。良久,他歎了口氣:“地輿社……已經很久沒有這個名字的消息了。據說最後一代社主失蹤後,就徹底散了。就算還有傳人,也都隱姓埋名,不會輕易承認身份。”
龍沐陽心中一沉。散了?難道秦文明是最後的傳人?
“不過……”老者話鋒一轉,壓低了聲音,“大概半個多月前,倒是有個氣質很特彆的中年人來過我這裡,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對風水地脈的見解極深,尤其精於推演失落古穴的方位。他似乎在找什麽東西,很急切的樣子。”
龍沐陽精神一振!半個多月前?時間對得上!氣質特彆、精於風水地脈、急切尋找東西的中年人!極有可能就是秦文明!
“他去了哪裡?老先生可知曉?”龍沐陽急忙追問。
老者猶豫了一下,從櫃台下拿出一張折疊起來的、最新版的洛陽周邊旅遊交通圖,在上麵用筆圈出了兩個地方:“他重點問了這兩個地方。一個是偃師的二裡頭遺址周邊區域,另一個……是孟津的黃河古渡口,特彆是傳說中‘龍馬負圖’出現的那片河域。”
二裡頭!黃河古渡!龍馬負圖!這兩個地方都極不尋常!二裡頭被認為是夏王朝中後期的重要都邑遺址,華夏文明探源的核心之地!而“龍馬負圖出於河”則是關於《河圖》誕生的古老傳說,蘊含著無窮秘辛!
秦文明去這些地方找什麽?難道與《山海圖》古卷有關?還是與“尋真會”尋找的“歸墟之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