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指腹摩挲著那塊雲石粗糙的表麵,心中卻已掀起波瀾。
他曾向師父沈長鶴請教過魂魄之秘,得知人之魂魄,本由三魂七魄構成。
三魂名曰胎光、爽靈、幽精,乃是人之根本靈性所係。
七魄則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主司肉身諸般本能運作。
尋常人的三魂七魄散於體內,各司其職,互不統屬。
唯有傳說中萬中無一的“修道種子”,天生異稟。
其三魂七魄方能回返先天混沌之態,凝練如一,顯化如嬰兒抱樸之相。
據古老典籍記載。
三千年前靈氣充盈的時代,修行者的第一步,便是淬煉肉身至無瑕無垢,同時凝魂成嬰,鑄就“大道鼎爐”。
如此才算具備了踏上仙途的根基資質。
陸沉初聞此事時頗為意外,未曾想自己竟有這般根骨。
他後來又問師父。
這三魂七魄回返先天,究竟有何神異之處?
沈老當時撫須笑道,尋常人若想踏入修行之門,須耗費無數心血苦功方能“開識”。
何為開識?
修行界有“五識”之說。
並非指尋常感官,而是更深層的潛能。
眼識能觀氣察微,洞悉幽暗。
耳識能聆聽八方,辨音於渺茫。
鼻識能嗅察善惡、陰陽之氣。
舌識能品嘗萬物精華,辨析藥性靈機。
身識則能感知天地能量流轉,體察吉凶禍福。
這五識,每一識的開啟都需極大機緣與磨礪。
但陸沉卻省去了這水磨功夫。
魂魄凝嬰,便如同拿到了開啟內在寶藏的鑰匙。
隻需時機契合、稍加引導,五識潛能便能自然顯現。
“方才眉心滾燙,視石皮如無物……這分明是‘眼識’初開的征兆!”
陸沉心中明悟。
難怪他能穿透那隔絕真氣的石皮,“看”到內裡瑩白的質地。
萬千思緒在他腦中飛快流轉。
驚喜之餘,他倒並未生出憑借此術大肆斂財的念頭。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他懂。
在這龍首寨魚龍混雜之地,顯露異能絕非明智之舉。
他更多思考的是,如何穩妥地運用這意外開啟的“眼識”,以及未來如何引導開發其餘四識,使之成為自己修行和處世的助益?
“靈潮衰落已逾三千載,上古道統凋零。”
“那些係統開啟,錘煉五識的秘法,恐怕早已失傳,或僅存於某些避世不出的大派禁地,尋常人難以企及。”
陸沉暗忖:“當今天下,若論收藏之豐、底蘊之厚,或許唯有執掌乾坤的大乾朝廷了。”
他的思路逐漸清晰。
無論是身屬的巡山司,還是打過交道的六扇門,都是朝廷麾下的重要機構。
這些機構網羅天下奇人異士,收錄各類功法秘典的可能性最大。
“看來,日後在衙門中,需得多留心了。”
這條路徑,遠比自己去盲目尋找虛無縹緲的仙緣更為切實。
思忖之際,陸沉隨手從攤上挑了三塊大小不一的雲石,付了銀錢,便請碧雲樓的大師傅當場切開。
第一刀下去,石皮剝落,露出內裡瑩潤飽滿的白色玉肉。
質地純淨,幾乎不見雜質。
大師傅“咦”了一聲,略顯詫異地抬頭看了陸沉一眼。
待到第二塊、第三塊依次切開,竟塊塊皆是品相上乘的良材,周圍漸漸響起低低的驚歎聲。
連那位始終麵帶職業微笑的侍女,也忍不住掩口,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這位年輕公子看似隨意指點,竟有如此毒辣的眼光?”
她心中暗自覺得震驚,這種事情確實可以歸結為運氣,但如今僅僅是將其當成新手運氣的話,也有些不太可能。
加上陸沉這陸家少爺的人設,頓時就讓人浮想聯翩。
會不會,這少爺在京城裡的時候,就時常賭鬥,早就有了經驗?
先前問自己的那些問題,不過是他隨口一問,想要解悶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