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太靠近教學樓!”
“知道。”
無人機在陽光下盤旋,攝像頭對準校園一角。那是新建的“航天工程聯合實驗中心”,門口懸掛著卡伊拉巴和東協的聯合標誌。裡麵幾台模擬艙正在運轉,屏幕上顯示軌道電梯的受力圖。
一名年輕的講師站在模型旁講解:“關鍵是材料的拉伸比。理論上,我們的石墨烯複合線可以承受每平方厘米六千噸拉力,但實際生產中仍有氣孔問題。”
學生舉手問:“那馨嘉泊那邊怎麼解決的?”
講師笑了笑:“他們說用了一種納米纖維複合結構,不過具體數據沒公開。我們得靠實驗慢慢逼近。”
樓外傳來一陣摩托聲,是一群穿著藍色製服的工科生。他們正在往貨車上裝設備箱。司機探出頭問:“這些也要運去馨嘉泊?”
“是啊,備用測振裝置。”一個學生回答。
“那邊是不是缺人?”
“缺得很,我們的導師已經在那裡兩個月了。”
文學院的走廊則顯得更冷清。黑板上寫著“本學期課程由副教授代講”,講台前的桌子上堆著學生作業。幾個留校的研究生在討論論文主題。
“現在寫經濟史的都跑去寫技術發展史了。”
“也沒辦法,連社會學係的人都在幫工程組做輿論調研。”
“聽說他們還準備拍紀錄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啊,東協那邊要把整個電梯建設過程做成公開檔案。”
老校長偶爾會到主樓轉一圈。他拄著拐杖,從走廊的窗戶望出去,能看到海的方向。那邊正是載著卡伊拉巴代表團的航線。
身邊的秘書遞上文件:“這是下學期的招生計劃。”
校長翻了翻,說:“理論課彆砍太多。設備可以落後,思想不能落後。”
“我明白。”
他走到走廊儘頭,停下腳步,看著牆上的合照。那是前幾年畢業的學生,許多已經去了東協各地,有的在火箭中心,有的在軌道研究所。
夜幕降臨時,校園的燈陸續亮起。實驗樓的窗子裡還透著光,幾名研究生在電腦前分析數據。
“這個偏差要調整,不然上麵的模型會崩。”
“我來重跑一遍。”
“行,早點做完,明天要給馨嘉泊那邊發報告。”
風從窗縫裡灌進來,帶著海的氣味。打印機嗡嗡作響,數據一頁頁吐出。桌角放著一張明信片,上麵寫著,“馨嘉泊,一切順利。”
天色漸暗,校園燈逐一亮起。教學樓的外牆上,投影著學校新的標誌——一隻展翅的海鷗,旁邊是東協和卡伊拉巴聯合的徽章。
雖然人少,但機器的聲音、數據的流轉、遠方傳來的通訊信號,都讓這所大學顯得並不沉寂。
在實驗樓的窗邊,老教授看著外麵的燈光,對助手說:“他們走得遠,可這地方不能空。咱得繼續教人,得有人接著乾。”
助手應聲,把下一批招生簡章放在他桌上。封麵上寫著:“軌道建設、能源係統、材料工程——報名開放中。”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