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林星,新星基地北部。
初升的陽光將柏油路麵鍍上一層薄金,折射出油潤而幽深的光澤。
新鋪設的道路在晨風中還散發著一絲焦灼的氣息,重型工程車緩緩碾過,厚重的履帶壓得地麵輕顫,一路揚起淺灰色的塵霧,沿著筆直的道路駛向北方那連綿起伏的山脈。
蘇拉米亞河流域如今早已煥然一新。大片溫室大棚在陽光下泛著銀白的光芒,宛如落在大地上的巨大水晶。東協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在交錯的管道與數據終端之間穿梭,調試著最新一代的植物培養係統。自動灌溉裝置從蘇拉米亞河的滾滾波濤中汲取水源,沿著地下主乾管網,將生命的甘露源源不斷地送至各個種植區。
天空中,無人機隊列低空掠過,銀白色的機翼反射著陽光。它們精準分布在每一片田地上空,攜帶著各類傳感器,實時監測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土壤濕度與養分含量。無數的原始數據順著加密鏈路回傳至主控中心,經由人工智能分析建模,轉化為精準的施肥、補光與病害預警指令。
而在蘇拉米亞河北岸,一片低調卻至關重要的科研園區內,材料實驗中心的專家們已將視線投向更為遙遠的北方。
那裡是廣袤的霜原與凍土,極端的低溫與變幻莫測的磁暴,讓任何大規模開采都成為一場豪賭。
但是,其地下埋藏著的寶藏,也令人垂涎欲滴。
來自林彌星的礦物,經過高能離子束切片後,電子顯微鏡呈現的銀色纖維截麵,顯示出異常密集的晶格常數與幾乎無缺陷的晶界結構。進一步通過同步輻射光源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科研人員發現其衍射峰與任何已知地球金屬同位素均不吻合。
在能譜與質譜聯合測試中,團隊檢測到一係列處於亞穩態的輕元素同位素。這些同位素在地球條件下幾乎不可能自然形成或長時間存在。經過多次比對,材料學主任、天工計劃負責人陳列民提出了一種解釋:
這批銀色纖維並非地殼常規沉積,而是遠古時期一場外來隕石雨的遺產。
根據他的推論,這些隕石來自一處極端天體環境——或許是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的引力潮汐區。在那種接近物理極限的環境中,時空彎曲與高能射線共同作用於核素鏈,使部分原子進入一種奇特的準穩定態。
當這些隕石在億萬年前墜落林彌星表麵時,極低的溫度與稀薄的大氣讓它們內部的亞穩態輕元素幸存下來。隨著早期地殼的緩慢冷卻,這些物質未能與本地礦物充分融合,而是以絲狀晶體的形態析出。
在隨後的構造運動與冰期沉積中,它們逐漸被集中、壓縮,最終以天然“納米纖維”的形態與鐵鎳礦體共生,成為今天在帝國護甲以及礦石中檢測到的奇特強化結構。
最終,實驗室向東協總部提交報告,將此類礦物定義為“輕金屬同位素纖維”,並納入戰略機密等級。
於是,浩浩蕩蕩的采礦設備便運往了可能存在高豐度纖維礦北部霜原。
彌林星·北部霜原·臨時礦業部署區
北風卷起的雪粒像是無數細碎的玻璃渣,打在防寒麵罩上發出“劈啪”的脆響。一條被推土機和冰鑽強行開辟出的臨時道路蜿蜒穿過凍土,直抵新建的采礦點。空氣中的溫度計指針停在零下27°c,連鋼鐵都在這種溫度下發出脆響。
今天抵達的,是一整批“泰梅爾47型”凍土專用采礦設備。他們的工程圖紙來自於俄聯邦寒地工程局,被設計用來在雅庫特與楚科奇半島的極寒礦場中服役,以能在零下60°c極端環境下連續運轉而聞名。
這些在華北平原製造廠中澆鑄完成的零部件,被精準裝入低溫恒壓運輸容器中,沿著跨越數千公裡的冷鏈通道運抵彌林星北部霜原。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所有關鍵部件在安裝前必須先被運送到特定溫度區內,確保金屬結構內部的殘餘應力充分釋放,以防後續鑽探中因應力聚集而導致的災難性斷裂。
厚重的運輸工程車緩緩駛入臨時裝卸場,履帶碾過凍得堅硬如岩的冰原,發出低沉的“嘎吱”聲,仿佛一頭披甲的鋼鐵巨獸緩慢爬行。
巨大的裝卸艙門在液壓裝置的驅動下緩緩落下,齒輪摩擦聲在刺骨的寒風中顯得格外清晰。
隨後,一排排塗著寒地迷彩塗層的“泰梅爾47”巨型履帶平台依次顯露出來。
每台“泰梅爾47”高達六米,重達九十噸,核心搭載磁懸浮鑽探一體化模組。
車體表麵覆蓋三層複合絕熱材料,外層采用氟化陶瓷鍍膜,中層是碳纖維蜂巢隔熱,內層為高密度氣凝膠,足以在雪盲、磁暴和超低溫的惡劣條件下保持艙內恒溫穩定。
工人們裹著厚重的白色防寒服,在大功率便攜加熱器的掩護下操作巨型吊車,將模塊化的鑽井臂與冰鑽艙從貨艙中吊出。空氣因低溫而顯得凝固,液壓油泵發出尖銳的“嘶鳴”,每次連接高壓液氮管路都要兩人協同完成,以防止因熱脹冷縮導致的閥門爆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安裝工作持續了一整天,直到雪原的天光褪儘,便攜式泛光燈在寒風中搖曳,照亮了這片如同另一顆星球般的冰封大地。
安裝作業結束後,北部霜原上的風雪依舊沒有停歇,泛光燈在夜幕中發出蒼白的光,映照出“泰梅爾47”履帶車群在冰原上投下的長長影子。臨時工棚內,電熱風機嗡嗡作響,空氣中彌漫著熱氣與一絲機油味。
一群工人圍坐在簡易的合金餐桌旁,厚重的防寒服被他們胡亂堆在角落裡,熱氣讓人臉頰泛紅。塑封飯盒裡升騰著米香,熱乎的凍乾燉牛肉被倒入高湯,冒出縷縷白霧。
“我看看我看看!你這有什麼好吃的?哎喲,這排骨!謔,真不錯!給我也來點!”
“彆急啊!這份夠十個人吃的呢!”
“十個人是十個人,可咱這兒是十個礦工!你見過礦工按人頭吃飯的嗎?”
“哈哈,說得對!”
忽然,有人看向角落裡,“哎,那個櫻花島的小子……叫什麼來著?中村!對,你小子,這麼冷的天,還不吃點熱乎的?”
那名叫中村的工人正捧著一個小盒子,表情滿足:“家鄉帶來的沙西米,好吃!哦一西!”
“你這小子!”來自暹羅的年輕工人故作嚴肅,叉起一塊燉牛肉,“這才叫美食!要是再加上一勺椰漿,那就完美了!”
說完,他不由分說,直接把那塊滾燙的牛肉塞進中村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