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燙燙燙燙!!”
一時間,整間食堂爆發出一陣哄堂大笑。
笑聲漸漸平息。有人抱著飯盒,沉默片刻,突然開口:“嘿,你們聽說了嗎?科研區那邊,第一批異世界作物種子已經發芽了。”
話一出口,周圍幾個人都停下了筷子。
“真的假的?這地兒能種東西?霜原不是凍得比家裡大年三十的井口還硬嗎?”
“不是種在霜原上。”那個工人擺了擺手,“是基地南麵,東協農科院在那邊建了十幾個恒溫溫室,搞水培的。聽說是那邊的科研員帶來的種子,比地球小麥耐寒、耐鹽堿、周期還短。”
“哎,要真能成功,咱家鄉就不用餓肚子了。”
這句話讓空氣微微凝固了幾秒。
暹羅來的年輕工人低聲歎了口氣:“咱村去年乾旱,稻田都裂了,政府給的救濟糧根本不夠。要不是報名來這兒,我家可能到現在都揭不開鍋。”
“我家那邊也是。”來自南洋的另一名礦工悶聲說,“上個月視頻通話,我媽還跟我說,市場上的糧價漲了一倍半。要不是基地給家屬發了配給券,她怕是連孩子都養不活。”
說到這裡,連平時最愛插科打諢的中村也安靜了下來。
“所以啊,”角落裡一個年紀稍長的工程師接過話茬,語氣比平日沉穩得多,“我們在這兒擰螺絲、裝鑽機、啃凍土,不是光為了賺工資。”
他頓了頓,看向窗外那片被大風刮得翻卷的白色荒原,“如果異世界的作物能成功量產,那就意味著幾十億人的餐桌上能多一口飯。到時候,你、我、咱們的家人,都能活得更踏實一些。”
食堂裡安靜了幾秒鐘,隻剩下熱氣模糊的玻璃上不斷滴落的水珠。
然後,有人舉起盛著燉牛肉的鐵勺,半開玩笑地說:“行了,先把這口飯吃了再說,待會就要開工了,咱們也得加把勁,爭取超額完成目標。”
————————————
霜原上空的極光在暗藍色的天幕中悄然鋪展,映得整個鑽探平台仿佛懸浮在星河之間。
“泰梅爾47”啟動,低沉的液磁驅動聲如心跳般震動冰原。鑽探模組緩緩降下,磁懸浮主軸啟動,鑽頭在零阻力腔體中開始無聲加速。操作員的呼吸在頭盔內形成一層霧氣,他指尖的每一次操作都精準落在觸控麵板上。
“初始深度兩百米,切換至高頻模式。”
“主閥正常,主供壓6.7兆帕。”
“探針預熱完成,待命。”
鑽頭緩緩刺入凍土,冰層碎裂的聲波沿著地質層傳來,振動監測台的數據曲線開始瘋狂跳躍。厚達百米的永凍層被輕鬆切開,隨後的高壓泥岩讓鑽頭微微顫抖,但磁懸浮係統自動調整姿態,保持鑽削角度穩定。
忽然,地震波傳感器報出異常讀數。
“主任!前方存在高密度不規則礦層,波速異常,可能是金屬反射!”
隨著鑽頭再度下探,核心探針穿透最後十幾米的岩層,瞬間,屏幕上彈出一串耀眼的曲線。
輕金屬同位素纖維礦脈被切開了。
監控畫麵中,取芯艙被緩緩提起,玻璃窗後,那些細密交錯的銀色纖維在顯微鏡下閃爍著幽冷的光輝,如同凝固的星河。數據台的分析員們一度忘記了呼吸,隻有同步輻射x光成像設備在低聲嗡鳴。
“探礦隊的猜測果然是真的!在這片凍土下,真的埋藏著高豐度的輕金屬同位素纖維礦脈!”一名年輕工程師師幾乎忍不住低呼出聲。
科研團隊在礦脈首次取芯確認後的數分鐘內,立即啟動最高等級的數據回傳流程。所有原始地質剖麵數據、x射線衍射圖譜、同位素質譜分析結果、以及冷場發射掃描電鏡下的高分辨率晶格影像,全部被打包加密,通過量子密鑰交換的安全信道傳回東協總部。
天工計劃委員會在午夜緊急召開遠程會議,參會者包括地礦委、能委會、軍工委員會和材料工程院的多名高層。
伴隨實時回傳的數據在虛擬投影中逐幀展開,確認結果無誤後,委員會當即下達最高指令:“依照天工計劃,擴大行動規模,全麵推進資源開采。”
數日內,運輸機以每六小時一班的頻率源源不斷抵達北部霜原的臨時機場。更多配套的超低溫液氮模塊和全自動取芯臂被成批卸下。
同時,一整套模塊化營房、野戰指揮艙、數據中繼塔和醫療艙被迅速送抵霜原。
施工進度在極端環境下被強行壓縮。
工地周圍,六座高聳的簡易防風塔在一夜之間豎起,雪原上數十台能源艙持續噴吐出白色熱氣,構築出穩定的微氣候區。
高空巡邏無人機與地麵履帶式哨戒機協同巡防,確保施工安全。原本隻是一處低調的勘探點,在短短不到兩周的時間內,便擴展成一座初具規模、可獨立運轉的采礦站。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