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裝載輕金屬同位素纖維的加固運輸艙伴隨著轟鳴聲離開彌林星北部霜原。整整三十二噸原礦被封裝在多層磁懸隔離容器中,通過彼界之門返回地球。
當第一批礦樣送抵材料工程院時,樣品被立即送入高潔淨度手套箱,進行原位切片以及能譜掃描。
原本,研究團隊的目標並不複雜——隻是希望借助其高強度晶格結構提升裝甲在高速衝擊下的抗性。
但當樣品被逐步提純至99.9999後,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現了。
在21c、1個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當科研員通過四探針法施加微弱電流,儀器上的數據曲線瞬間坍塌至近乎零電阻狀態。
“陳院士,這裡有些不對……”年輕的科研人員皺著眉頭,似乎有些懊惱。
反複更換儀器並更換樣品後,結果仍被完全複現:這些纖維在室溫、常壓條件下展現出接近完美的零電阻特性,同時伴隨微弱但穩定的邁斯納效應——空間內磁力線被完全排斥。
實驗室裡一度陷入寂靜,隨後爆發出一陣壓抑到極致的低聲驚呼。團隊負責人陳列民顫聲下令調取全部原始數據並多點交叉驗證,確認這並非偶然,而是材料本身的固有特性。
數小時後,經過多部門確認,結論正式敲定:
高純度的同位素纖維,是一種在室溫、常壓條件下具備近乎完美超導性的新型材料。
————————————
當晚,工程院食堂。
當晚,工程院的食堂燈火通明,窗外彌林星夜空的星輝在玻璃上折射出微微的冷光。空氣裡彌漫著酒精與熱菜交織的味道,整座大廳卻出奇安靜。
“同誌們……新時代的大門,正由我們所有人親手打開。”
陳列民的嗓音因為激動而帶著顫意,在材料工程院食堂內回蕩,平時滴酒不沾的他破天荒的開了一罐啤酒。
他抿了一口酒,喉結輕輕滾動,仿佛借著那一絲冰涼壓住胸腔翻湧的激蕩情緒。隨即,他揚起一疊厚厚的文件,微微顫抖的手指在紙頁間來回翻動。
“短短幾個小時,我的辦公桌就被這些文件壓得快塌了。”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沙啞卻有力,“他們全都在問一個問題——這種超導材料,何時能量產?”
他低頭,從中抽出第一份文件,高高舉起:“這一份,是來自交通委員會的,他們要求在十年內實現超高速磁懸浮列車跨洲運營的可行性驗證。”
“這一份,來自能源委員會,他們已經啟動全國電網重構計劃,要用這種材料重塑整個能源傳輸體係。”
“這是計算機科學院的,他們的通用量子計算機與量子加密通信項目,指定了核心需求——沒有這材料,量子芯片的退相乾率永遠無法突破。”
說到最後,他停了片刻,手指扣住最厚的那份文件,抬起時微微顫抖,語氣低沉,卻帶著壓不住的熾熱:“而這一份——”
“來自羲和工程。”
食堂的空氣瞬間沉寂。人們對視著,眼神中既有敬畏,又有難以言喻的震動。那是位於東南沿海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計劃,是東協最高優先級的能源戰略工程。
這不是裂變反應堆那種,從星海餘燼中淘取火星的小打小鬨;
不是仰望恒星、卑微索取的光伏太陽能;
更不是靠燃儘遠古屍骸換取餘溫的火力發電。
而是真正的,將恒星的力量掌握在人類自己的手中。
陳列民望著滿桌的文件,眼中浮現出幾乎炙熱的神色:“同誌們,這不是單純的科研突破。這是一條重新定義能源、交通、計算、空間的道路。我們手裡這根纖維,不僅僅是礦石……它是文明未來的鑰匙。”
遠處,窗外的夜空深沉無聲,仿佛整個世界屏息凝神。
而近處的工程院已然沸騰。
有人揮舞著手裡的飯盒,半是玩笑半是真心地喊道:
“彆說下周放假了,今晚我就能回實驗室!要是能把這玩意兒的提純技術攻下來,咱們一輩子都值了!”
另一邊,年輕的研究助理拍著桌子附和:“對!我們一直在追求室溫超導,如今它真的擺在眼前,誰還舍得睡覺?隻要能讓它批量化,就能重塑整個世界的能源版圖!”
年長的專家則抿了一口酒,聲音沙啞卻擲地有聲:“我們這代人,多少次熬過無數失敗的深夜,才終於盼來了這一天。咱們做的每一份切片、每一組數據,未來都會寫進人類的教科書裡。”
一瞬間,掌聲與呼喊聲此起彼伏,像要衝破天花板。
有人已經掏出記事本,飛快寫下新的實驗計劃;有人拿著電話,直接吩咐實驗室連夜準備更多潔淨環境的測試設備;甚至有人當場自告奮勇,要求帶隊去彌林星前線,負責礦樣直接提純。
食堂的燈光映照著一張張因興奮而漲紅的麵孔。那股亙古以來推動文明前行的熱情與執念,在此刻重新被點燃。
“提純工藝必須立刻加速!”材料工程師站起身,握著酒罐的手在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