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林星,鐵灣港
翻滾的海浪撞向混凝土修建的防波堤,隨後破碎成細碎的浪花。
港口的擴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臨時搭建的腳手架在海風中搖曳,巨大的吊裝平台緩緩將一塊塊預製的防波堤模塊送入海中,數百噸重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在機械臂的操控下緩緩落位,巨浪在下方轟然碎裂。
岸線被拉長,新的深水泊位正以驚人的速度向海中延伸。
幾十台大型履帶吊車沿著堤壩排列成線,像緩慢移動的鋼鐵巨獸;地麵運輸車隊在硬化路麵上川流不息,將一批批巨型構件和補給材料送到指定位置。
港口中央,一台自動化混凝土澆築機正在工作,臂架不斷旋轉,將特製的高強度海工混凝土均勻注入樁基之中,冷卻液從管道中蒸騰出白霧,伴隨著低沉的機械轟鳴,像是一場鋼與水泥交織的交響樂。
在上方,巨大的起重無人機群懸停於作業區上空,紅藍交錯的導航燈在夜霧中閃爍,為下方的組裝作業提供精確的實時定位。
一旁已經修築完好的船塢區,三艘戰艦的總裝也正在火熱的進行當中。
浮動碼頭上,厚重的鋼梁與船段整齊排列,焊接的火花在濕潤的空氣中跳躍,映得整個船塢區如同微縮的星海。
“小王,這新型合金導熱速度比以前快上許多,你的溫度高了。”
“好的師父。”
一對正在作業的師徒並肩而立,麵罩後的呼吸聲與焊接槍的低鳴交織在一起。
即便剛剛接觸這種新型的同位素纖維合金,他們依舊熟練地完成著每一道焊口,焊縫在燈光下泛著均勻的銀色光澤。
而在這片浩大的工區裡,和他們一樣忙碌的工人還有無數。
在他們的手中,一頭鋼鐵巨獸正一點點成型。
有人駕駛吊車吊起上百噸的船段,有人操控自動化機器人鎖緊框架螺栓,有人沿著高聳的船體檢查每一處焊接接縫。
三艘新銳戰艦則是靜靜停靠在各自的船塢上,未完成的艦體在霧氣中顯得莊嚴而冷峻。
位於中央,尺寸最大一艘驅逐艦便是:
052e型導彈驅逐艦—逐浪號。
艦體長165米,采用最新的同位素纖維複合裝甲,外形線條比上一代更為收束,具備更強的隱身能力。
船塢內,主桅上的相控陣雷達陣麵已經安裝完畢,工程師們正在調試核心控製係統。艦首的130毫米電磁炮艙蓋半掀開,內部的超導線圈、冷卻管路與能量回路被一件件校準、組裝。
這是一頭沉睡中的鋼鐵猛獸。
一旦完成調試,這門可怕的裝置將能在數秒內釋放數十兆焦的能量,將數百公斤重的彈丸以接近高超音速的軌跡,精準投射到四百公裡以外的目標頭頂。
高架上方懸掛著一塊進度屏:
052e導彈驅逐艦·逐浪
總體建造進度:82.6動力係統集成完成:100
主桅雷達陣麵安裝:完成電磁炮調試進度:65
作戰指揮係統整合:54電磁垂直發射係統安裝進度:0
預計首次海試:d19
幾名工程師聚在一起低聲討論能源回路的調優,汗水順著他們的防護麵罩滴落,落在滾燙的甲板上,立刻蒸騰起一縷白霧。
不遠處的兩座船塢裡,最新一代054b型護衛艦正在並行建造。
與舊型054a相比,054b的艦體更小巧,采用全角隱身設計,具備更高的自動化程度與巡航效率。
“玄鷺”號的外殼已經封艙,甲板上焊接痕跡整齊細密;“濤隼”號則稍慢半拍,艦橋上的戰術通信桅杆剛剛吊裝到位,工人們正忙著完成焊接和數據線鋪設。
「玄鷺」號建造進度:71.4「濤隼」號建造進度:63.9
核心推進係統安裝:完成近防武器係統調試:進行中
預計同步海試:d26
隨著焊槍的火花在甲板上跳躍,機器轟鳴與海浪拍擊聲交織,整個鐵灣港仿佛一台龐大的戰時工廠。
在這片燈火通明的鋼鐵之森裡,一頭又一頭海上巨獸即將被喚醒。
在戰艦們所在船塢的另一側,兩條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正在進行海試程序。
與龐大的驅逐艦不同,這兩艘潛艇的尺寸相對緊湊,采用了最新一代的高壓鈦合金殼體與耐壓結構,全長僅七十餘米。
由於體型較小,它們無需像大型戰艦那樣分段組裝,而是整船在內陸完成建造後,直接通過運輸平台運送到這裡,再進行最終的係統調試與海試。
船體外表的消聲瓦在潮濕的空氣下泛著深沉的亞光,艇首的聲呐球艙微微露出水麵,仿佛一頭靜伏在海中的捕獵者。
碼頭上,工程師們正忙碌地完成最後的壓載係統校準與水下通信測試,幾名潛航員穿著輕型抗壓作業服在登艇前檢查呼吸器與救生係統。
隨著海麵輕輕蕩開的波紋,兩艘深灰色的艇影靜靜佇立在燈火下,猶如潛藏於夜海深處的幽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由於搭載了艦載人工智能,艇上的大部分控製與作戰功能實現高度自動化,使得艇員數量大幅減少。得益於這一設計,以及它們搭載的低噪推進係統與高效空氣獨立循環模塊,讓它們在水下能夠連續靜默航行數月——比起舊型號的潛艇,相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