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穀之戰後,東協最高委員會將目光集中在“獵隼”的升級上。
獵隼外骨骼在戰場上的表現堪稱亮眼:空降兵依靠噴射背包高速突入,在極端風雪與電磁乾擾中仍能精準落地,並立刻投入戰鬥,展現出遠超傳統傘兵的價值。
軍方總結出“近距離空降突擊”這一全新戰術理念:在傳統傘兵根本來不及展開的環境下,而獵隼外骨骼士兵則能以高速降落直接切入戰場最緊要的缺口,甚至深入敵陣,與空降無人裝備、無人機、空中火力支援協同展開突擊。
這一戰術強調士兵下落的速度,要求裝備能承受極端落地衝擊並在短時間內爆發火力。正是基於這一點,獵隼外骨骼的改進型的研發被迅速提上議程。
獵隼ii型在設計上強化了伺服器和姿態控製係統,采用了大量同位素合金,在減輕了重量的同時能夠承受更高的加速度與衝擊力。
同時,它在背部增加了可拋棄式反衝火箭,以便於在落地時節省噴射背包的燃料。
核心能源係統也進行了優化,在維持高功率輸出的同時,提升了電池冗餘和冷卻效率,確保長時間作戰不斷電。
在武器搭載上,獵隼ii型預留了磁軌步槍與電磁霰彈槍的掛載接口,並支持搭載微型反裝甲導彈的肩射發射架。
科研人員特彆強調近距離壓製能力,新型外骨骼的手臂設計能承受電磁霰彈槍連射的強大後坐力,讓士兵在與半人牛這種近戰型怪物交鋒時擁有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
數周後,新星基地附近,空降兵訓練場。
高空中,三架y20a“鯤鵬”運輸機低空掠過,渦扇發動機在夜空中發出低沉轟鳴,仿佛空氣都在微微震顫。機艙尾門緩緩開啟,冷冽的高空氣流灌入艙內,獵隼ii型外骨骼的作戰燈在艙內閃爍,一排排空降兵整齊列隊,肩甲上嵌入的hud同步顯示倒計時。
“計時器清零,準備跳傘——”
指令落下,第一批隊員縱身一躍,躍出機艙,身體被風雪裹挾。
與他們一同投放的,還有被掛載在運輸機機翼下方保型艙內的“飛羽”可折疊高空無人機。
釋放指令與跳傘指令同步執行,六架無人機被推離機翼,主翼與螺旋槳展開。它們並不會降落,而是直接爬升至一萬五千米的高空,接入戰場戰術鏈路,為空降兵實時提供高精度成像、激光製導與目標標定支援。
獵隼ii的噴射背包在半空點火,發出深沉的咆哮,藍白色尾焰將夜空劃出一道道明亮軌跡。
與傳統傘降不同,他們以近乎貼地的高速滑行方式進入目標區。伺服器實時修正姿態,hud上的高度與速度數據快速下降,外骨骼的慣性穩定係統全功率運轉,使整列隊形在高空亂流中依然保持一致。
不到半分鐘,反衝火箭點火,第一批空降兵如鋼針般插入雪原。
外骨骼的液壓緩衝係統將劇烈的衝擊完全吸收,厚重的冰雪被震起數米高,落地的熱量將飛濺的雪霧迅速蒸騰為一層白色薄霧。
他們迅速展開,前排端起“閃電ii型”電磁步槍,掩護後續隊員。與此同時,第二批隊員緊隨而至,三十秒後,整個排的兵力已在預定區域集結完畢。
接下來的戰術模擬展現了“近距離空降突擊”的精髓。
第一縱隊利用獵隼ii增強的機動能力,直接從模擬建築的低層窗戶切入,帶著安裝多級加速線圈的電磁霰彈槍,近距離清掃狹窄走廊中的假想敵靶標。每一次扣動扳機,密集的高速彈丸幾乎在瞬間摧毀靶點,靶場內的反饋燈接連熄滅。
第二縱隊則沿著建築外緣快速穿插,利用外骨骼的高功率噴射背包進行短距躍升,占據製高點後,用磁軌步槍精確壓製高處靶點。頭盔hud與戰術指揮中樞的量子鏈路保持同步,高空彩虹無人機實時傳回的三維地形圖像與紅外熱源標記被直接投影到視網膜顯示層,目標點一目了然。
小隊長輕觸護臂戰術終端,借助中樞計算鏈路,將任務點位在每名士兵的hud上實時更新,整個隊伍的動作被無縫協同起來。
不到兩分鐘,模擬據點內的假想守軍靶標全部被清除,而代表著敵方碉堡和重火力的假目標,則是被高空中的無人機用激光製導炸彈挨個點名。戰術係統自動判定全域製壓完成。
遠處觀摩的軍官們麵麵相覷,這種空降速度與突擊效率遠超以往的傘兵或機降部隊。
傳統傘兵往往需要數十分鐘才能著陸並展開戰鬥,而獵隼ii型的高速空降能力能讓空降兵們幾乎瞬間落地並且展開突擊。
這讓“近距離空降突擊”成為可能——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整個空降連已經從空中降落並壓製了關鍵節點。
————————————
演習結束後,獵隼ii空降兵們陸續回收至預備區,外骨骼上的冷凝霧氣還在緩緩升起,噴射背包的尾噴口仍然發著微弱的餘溫。士兵們摘下頭盔,呼出的白霧與汗水混在一起,麵龐上既有成就感,也有疲憊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士兵興奮地拍了拍戰友的肩甲:“這套東西真是怪物,落地衝擊幾乎沒有,機動完全不像之前的獵隼i,要強太多了。”
另一名隊員卻搖了搖頭:“是,不過我們還有短板。你們沒覺得嗎?從接到命令到落地開始突擊,運輸機的航程還是太慢了。”
討論很快集中到運輸機速度的問題上。幾名小隊長交換數據後得出結論:現役的y20a“鯤鵬”運輸機雖然在運載能力上表現出色,但在“近距離空降突擊”的作戰理念下,快速投送速度成為瓶頸。
如果需要跨區域執行斬首或強襲任務,僅靠現有的亞音速運輸平台,無法迅速到達目標地區。
“我們獵隼的優勢是突擊效率。”一名中隊長總結道,“所以要最大化獵隼ii的價值,我們需要一款能夠突破音障的運輸平台,最好在接到任務後一小時內,能讓我們降落在幾百公裡外的目標上。”
“你們說……乾脆把我們塞在轟炸機的彈艙裡,當成炸彈一樣扔下去怎麼樣?”
“呃……雖然理論上可以做到,但你想象一下在高超音速狀態下被甩出去的感覺嗎?腦漿子給你晃勻了。”
幾名空降兵哄然大笑,緩解了演習後的緊張氣氛。
工程觀察員則低頭快速記錄下這一反饋,將“高速投送需求”標注為最高優先級。演習總結報告裡,關於投送平台的改造建議被正式寫入,h33“鬼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被列為首個技術可行性驗證方案。
很快,有人提出了更激進的概念:為獵隼ii配套開發超音速戰略運輸機,采用高推重比發動機與強化機身結構,支持更高的巡航高度和更快的投送速度,實現“瞬間遠程打擊”。
在構想中,這種運輸機的巡航高度將達到20公裡以上,最高速度可突破3馬赫,理論上能在接到指令後30分鐘內,將獵隼ii小隊投送到五百公裡外的戰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瞬間遠程打擊”。
儘管技術挑戰巨大,暫時還停留在概念階段,但這一設想在現場的工程師與指揮官之間迅速引發熱烈討論。
獵隼ii的戰術價值在這次演習中已經得到驗證,而下一步如何在更大範圍、更短時間內投送獵隼空降部隊,顯然已經成為東協裝備委員會必須麵對的問題。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