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布拉的黃沙裡,新的補給車隊緩緩駛入了黑德蘭港。
與往常的糧食、建材不同,這一批貨物上覆蓋著厚厚的篷布,車廂裡整齊碼放的,是東協運來的成批武器。
軍械庫外,沙塵被卸貨卡車的輪胎卷起,一箱箱沉重的木箱被士兵們抬下。
軍械官撬開第一排木箱,裡麵整齊碼放著的是突擊步槍與輕機槍。士兵們依次上前,領取屬於自己的編號。
年輕的衛隊成員雙手顫抖著接過突擊步槍,冰冷的金屬傳來壓抑不住的激動。他們中不少人,這是第一次握住真正的“軍隊武器”,而不是民用改裝槍,或是從匪徒手裡繳來的破爛。
這些槍並不新,大多是東協二線部隊退下來的裝備:95式、03式突擊步槍,以及製式班用機槍。
對經曆大戰洗禮的東協來說,它們是早已進入庫存的老夥計;但對剛剛成立的大洋共和國衛隊而言,這卻是質的飛躍。
更何況,這批貨物幾乎是白送的援助。
一名青年衛隊員撫摸著手中的突擊步槍,他仿佛握住的不隻是鋼鐵,而是未來。
過去,他們使用的不是老掉牙的美製武器,就是來源混亂的雜牌槍械,口徑各異,零件保養雜亂,卡殼是常有的事。
如今,哪怕是退役下來的武器,也終於能讓他們成為一支統一標準的正規軍。
老兵們則看得更透徹一些,他們仔細檢查膛線與彈匣,確認潤滑是否到位,然後才滿意地點頭。
“這些槍,狀態相當好。統一維護,統一保養,揭開封蓋就能上戰場。”
更重的木箱需要四名士兵合力抬出,厚實的木板在撬棍下發出沉悶的吱呀聲。
隨著蓋子被掀開,裡麵整齊排列的便攜式反坦克導彈與火箭筒驟然映入眼簾,金屬殼體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這些原本是二線部隊退下來的舊裝備,但對共和國衛隊來說,卻是改變戰局的利器。
“以後見到裝甲車,不用再抱著炸藥包去拚命了。”
一名年長的遊騎兵忍不住咧嘴笑道。隻是話音一落,他回頭瞥了一眼拴在不遠處的戰馬,眼神裡浮現出一絲無奈——可憐的牛馬,怕是又得背上些額外的重量。
希望——自己能混上輛摩托車吧。
他如此想到。
老約翰和他的遊騎兵同伴們站在人群之外,眼神複雜。
馬背上的遊騎兵,早已習慣依靠耐力與地形優勢作戰,但他們同樣清楚,單靠輕武器的日子正在走向儘頭。
看著反坦克導彈、火箭筒和單兵防空導彈被分發下去,老約翰緩緩吐出一口氣。
他明白,這意味著共和國衛隊將逐步告彆土匪式的拚殺,邁入真正現代化戰爭的門檻。
————————————
最後一批貨物在夜色中被緩緩吊下碼頭。沉重的集裝箱在吊車鋼索的牽引下發出嘎吱聲,隨著巨大的轟鳴落在沙土地上,篷布掀開,露出整齊排列的一排排灰綠色外殼。
無人機。
這是他們從未真正接觸過的裝備——輕巧的偵察無人機如同折疊的機械鳥,被小心翼翼地從運輸箱中取出;中型查打一體無人機則裝在分解狀態的模塊箱內,機翼、掛架與彈藥分彆存放;甚至還有幾架體型更大的固定翼無人機,需要專門的拖車拉往機庫重新組裝。
“有了它們,我們就能先看見敵人,而不是等敵人先打到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