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禾下乘涼夢_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1章 禾下乘涼夢(1 / 2)

大陸地區,中原。

彌林星處處暗藏驚喜,就連一草一木都蘊含著新奇。

農學家們在這顆星球的植物中,已發現不下十種能夠與地球作物雜交,並留下優勢後代的珍稀作物。

而生長於極北之地的“雪麥”,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株。

這種被帝國人稱為“麥子”的作物,原產於帝國北部蘇拉米亞一帶,因此最早被納入“神農計劃”的考量。

儘管名為麥子,卻與地球小麥和帝國南方種植的苔麥大相徑庭。

它的形態更接近高大一些的高粱,挺拔修長,青綠色的葉片寬厚如掌,結出的籽粒卻宛如黃豆般飽滿。

雪麥與小麥的雜交產物,現已經在黃土高原上大規模種植的改良麥苗,已經將畝產提高了二到三倍。

而它與水稻的優勢雜交產物——暫時被命名為“雪稻”,卻因基因衝突與自身脆弱,整整比改良麥苗晚了一年半才被東協農業科學院成功培育出來。

這株“雪稻”極為嬌弱,幾乎需要恒溫恒濕的環境才能生長。全年溫度與濕度的浮動若超過百分之五,整片試驗田便會瞬間報廢。

即便如此,農科院的專家們仍傾儘心力培育它。

至於為什麼,專家們花如此大的心血也要培育、種植這種作物——隻需要去實驗田中看一眼,便可知曉。

“雪稻”生長的試驗田是整個農科院中待遇數一數二的,全封閉的溫控係統嚴密守護著每一寸土地,連輸送進去的氣體、肥料與水分都經過精心調配。

在這幾乎堪稱五星級的嗬護下,最高的一株“雪稻”已接近三米,其餘植株也無一低於兩米。

與其說它是一種稻子,不如說是一棵結米的樹,一棵能為人乘涼的樹。

農學家們對“雪稻”的期許,不僅在於它高產的潛力,更在於它對未來糧食結構的顛覆意義。

若是改良成功,大地上的糧田將不再局限於矮小稻秧的形態,而是挺立成一株株高大植株。

樹冠之下,陽光被層層葉片過濾,留下一片清涼陰影

。科研人員常常幻想著這樣一幅畫麵:稻樹高聳,葉影婆娑,而在其根部與行間,依舊能栽種低矮作物,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立體糧田。

屆時,田野間將出現奇景:人在樹下乘涼,抬眼望去,卻是沉甸甸的稻穗懸垂而下,宛如從天而降的金色果實。

這一景象,讓許多農學家聯想到前輩提出過的願景——“禾下乘涼夢”。

這個曾被認為隻存在於幻想中的夢想,或許真的會被具象化。

屆時,所謂“畝產過萬斤”的宏願,也不再隻是數字上的追求,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但是,夢想雖然美好,逐夢的過程卻困難重重。

“雪稻”的脆弱幾乎超出了一般人對農作物的想象。

它對環境的要求苛刻到近乎變態:溫度、濕度稍有偏差,整片植株便會迅速枯死。

哪怕是在農科院全封閉的試驗田裡,也常常因為一次意外停電、一次調控失誤,便導致成片稻樹折損殆儘。

科研人員們為此付出了無數心血。

有人調試設備到深夜,反複確認每一根傳感器的讀數;有人在田埂上整宿守候,隻為第一時間發現苗株的病態征兆。

資金、人力、時間,都是沉重的負擔。

有人質疑:如此脆弱的作物,是否值得如此投入?但更多的人卻堅信——一旦它真正穩定下來,便意味著人類糧食史上的一次飛躍。

他們明白,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卻依舊咬牙堅持,因為那份信念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科研指標。

或許,這就是“禾下乘涼夢”的真正重量。

它不是輕易得來的幻想,而是無數汗水與堅持堆砌成的願景。

隻有跨過層層阻礙,那一片能讓人坐在稻樹下乘涼的田野,才會真正出現在人們眼前。


最新小说: HP白眼給你頂級魔藥天賦 重生秦建國 穿成惡毒雌性被全星際覬覦 直播忽悠異界,你管這叫吸血鬼? 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 七零斷親改嫁,懶美人養崽躺贏 一章極速快穿,炮灰們崛起了 八零改嫁絕嗣大佬,隨軍後成團寵 末世海上堡壘 榴蓮味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