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星港”,一座專供在軌裝配與維修的工程港口,將成為未來深空飛船的母巢。
所有這些構想,都是天梯計劃的延伸,而太空電梯則是它們的共同基石。
隻有這條通向星空的通道存在,‘百草園’的禾苗才能在軌道上生長,‘天穹’實驗室才能穩定運轉,‘逐星者’才能點亮第一道粒子光束,‘星港’才能迎來第一艘真正的深空之船。
當夜幕降臨,施工現場依舊燈火通明。
高功率探照燈將海麵照得如白晝,焊接的火花點亮黑暗,仿佛星辰墜落人間。作業船上的工人們汗水浸透了衣衫,卻沒有人停下手中的動作。
每一顆螺栓、每一道焊縫,都是通往星空之路的基石。
在臨時營房裡,工人們匆匆用餐,簡單的米飯與燉肉,卻因勞累後的饑餓而顯得格外香甜。
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再過幾年,也許我們的孩子能在課本裡看到,第一座太空電梯的基座就是我親手焊的。”
笑聲在飯堂裡回蕩,帶著質樸而真摯的驕傲。
而在科研宿舍的書桌前,年輕的研究員正在筆記裡寫下今日的記錄:“第一根基樁完成入海,測試數據穩定。所有人都在歡呼。這條天梯,不僅是通往軌道的路,也是我們擺脫引力桎梏的路。”
在遠方的淺灘,幾名孩子仰望著那根已然豎起的樁柱,稚嫩的聲音裡帶著無比的憧憬。
“那就是通向天上的梯子嗎?”
他們的父親默默點了點頭,粗糙的手掌放在孩子肩上。
“是的,那是我們為你們搭建的未來。”
海風拂過,濤聲陣陣,仿佛也在訴說著這座城邦的榮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片赤道之濱的海岸線,從此注定被銘刻進人類的史冊。因為就在這裡,第一座通向宇宙的階梯,正在悄然拔地而起。
但外部的目光並非全是祝福。
國際社會的反應複雜多樣。
友好國家的學者與輿論對這項工程抱以欽佩,稱其為人類新紀元的燈塔或是“新巴彆塔”;也有人心懷疑慮,擔心這座天梯不僅運送糧食和科學設施,還可能改變戰略平衡,甚至成為新的矛盾焦點。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馨嘉泊的海岸上,工人們的錘聲與焊花從未停歇。
焊工摘下麵罩,抹一把被汗水與煙灰浸透的臉,抬頭望見探照燈下那高聳的樁柱,心中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自豪。
他知道,也許幾十年後,人們已經忘記是誰焊下了第一道縫,但那條直入天穹的天梯,會記得。
黎明再度來臨時,港口又迎來新一批物資船。
鋼材、合金、能源模塊源源不斷湧入,碼頭工人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高空的無人機已經換班,新的隊列整齊地懸停在海風中。整個城市像一部龐大機器,隨著天梯計劃的脈搏跳動。
正如劉全鴻教授在閉幕時那句擲地有聲的話:“這不僅是一座建築,而是一條道路。一條讓我們從大地走向星辰的道路。”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