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所有的星際計劃,都需要它的支持。
————————————
數周後。
仰齊浜的廠房在今日格外安靜,仿佛所有的噪音都被厚重的空氣壓製。
自從人類使用顯微鏡,試圖探索世界的本質,已過去400餘年。
距人類觀測到原子的存在,已經過去近100年。
而今天,人類才開始使用自己稚嫩的雙手,去真正的排列,觸摸,那些構成了我們世界的小小塵埃。
從今天起,人類可以在原子與分子層麵進行真正的“製造”,而不是僅僅依賴自然的隨機排列。
自然排列的微觀結構一直以來隻能用一個簡單且粗暴的詞來形容:失敗。
而今天,我們將親自定義成功。
中央那台龐大的納米織機低鳴不止,像是一頭沉睡的巨獸正在蓄力。
經過數周的調試與無數次小規模實驗,它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正式運作——為太空電梯生產真正的纜索材料。
操作指令下達,超導微線圈逐一通電。
零電阻的同位素纖維釋放出穩定而強勁的電流,磁場層層疊加,在織機腔體內構築出一張無形的“電磁織網”。
幾乎不可控的納米碳原子被精準捕獲,懸浮在特定的空間坐標上。
緊接著,等離子體刀鋒閃爍出幽藍的光芒,將不必要的雜質剔除,留下純淨的碳鍵骨架。
屏幕上,原子級的結構緩緩顯現:六角環環首尾相接,蜂窩狀的碳納米管逐層生長。
它們緊密排列,如同無數條發絲般纖細,卻比鋼鐵強韌百倍。
工程師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數據曲線,呼吸幾乎屏住。
量子乾涉儀不斷回傳實時監測結果,確保每一根碳鏈的位置與角度精確到原子級。任何一絲誤差都會讓整段材料報廢。
“結構穩定。”檢測員的聲音終於打破沉默。
在腔體中,數以億計的碳原子繼續被排列、編織,最終彙聚成直徑不足一毫米,卻足以承受數百噸拉力的纜索雛形。那是一條閃著烏黑光澤的細線,靜靜地懸浮在磁場陷阱之中。
它看似脆弱,卻是天梯的命脈。
未來的電梯纜索,將由無數這樣的蜂窩狀納米管束縛、編織而成,延伸自地表,直達三萬六千公裡之外的軌道。
“繼續加長。”總工程師低聲下令。
織機再次嗡鳴,蜂窩結構穩步延伸,像是一條被從虛空中抽出的黑色絲帶。
監控屏幕上,那纖維的長度不斷刷新紀錄。每一毫米的延伸,都是對物理極限的挑戰,也是人類意誌的具現。
外頭的海風拍打廠房的鋼壁,遠方海岸線逐漸被夕陽染成赤金色。
廠房中,那根纖細的碳納米管閃爍著模糊的光澤,人類的天梯,就從這裡,從這台織機吐出的第一縷黑色絲線開始,緩緩向蒼穹延展。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