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裡城內,沉悶的警報聲與鋼鐵轟鳴聲幾乎不曾停歇。
那格普爾失陷的消息傳來時,整個指揮部陷入了一瞬的死寂,隨即便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緊張與忙碌。
這意味著,屍潮隨時會順著難民潮向這座城市襲來。
街道上,工兵晝夜不休,推土機與裝甲車在廢墟與泥地間轟鳴穿梭。
沙袋和壕溝層層堆疊,鐵絲網如同刺蝟的鬃毛般豎立。
連坦克都被拖入預設的掩體中,炮管伸出狹窄的射擊口,搖身變作固定炮台,準備在屍潮來臨時傾瀉火力。
倉庫區與火車站同樣喧囂。
歐羅巴聯盟運來的輕武器和無人機被整齊碼放,箱蓋敞開,油紙與木屑的味道彌漫在空氣中,幾名士兵正迫不及待地試裝,從陌生的機械上摸索出熟悉的手感。
與此同時,俄聯邦的軍用列車抵達,運下沉重的迫擊炮、牽引式火炮以及整車的彈藥箱。塗著舊編號的鋼鐵器械被一一卸下,推入指定的軍械庫。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工兵焊接的火花與士兵推車的身影。
這些來自歐羅巴與俄聯邦的武器裝備很快被推上前線,融入這座鋼鐵堡壘的骨架。
在城北,導彈發射器被架設在高層樓宇的殘垣頂端。
士兵們仔細調整發射器的仰角與瞄準鏡,導線延伸到下方掩體內,備用的反人員彈藥一箱箱堆疊在陰影裡。
城西的舊機場跑道上,俄聯邦運來的迫擊炮陣列已經就位。炮兵們在昏暗的燈光下調校標尺,用粉筆在地上劃出射角數據,幾名工兵正忙著修築炮陣周圍的簡易防爆掩體。
每一次炮口下壓與轉動,都發出金屬的摩擦聲,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轟鳴預熱。
在城門外側的壕溝與混凝土掩體中,老舊的t55係列坦克被改造為固定炮台。炮膛內填裝的,是足以撕裂屍潮的高爆彈與反人員霰彈。g3班用機槍已經分發到小組,士兵們手提彈藥箱與備用槍管,在機槍掩體之間不停的巡邏。
——————————————
新德裡城內,緊急動員的警報聲此起彼伏。
“所有男性前往指定集合點!醫療誌願者立刻報到!保持秩序!”
然而這片喧囂卻並未凝成整齊的秩序,而是展現出典型的天竺式混亂。
在市政廳門前,難民與市民混雜成一團,人們爭先恐後地湧向登記台,喊叫著要領取口糧或武器。
隊伍扭曲成一條長蛇,半途不斷有人插隊,甚至引發推搡與爭吵。軍官們竭力維持,手持警棍驅趕,可他們的怒吼淹沒在嘈雜裡,反倒愈加刺激了混亂。
軍火庫外的場景更顯淩亂。卡車一輛接一輛卸下歐羅巴和俄聯邦送來的武器,可分發的過程缺乏明確流程。
有人被發到兩支步槍,有人排了三個小時卻空手而歸;甚至還有士兵私下把裝備轉手賣掉,換取高價的糧食或藥物。旁邊的黑市小販立刻圍攏起來,擺上散裝子彈與被拆散的機槍零件。
醫院和寺廟改造的臨時救護站人滿為患。醫生與修女們儘力安置病患,可缺乏消毒與藥品,走廊裡遍布呻吟與爭吵。患者家屬指責軍方占用了藥材,軍官則抱怨民眾不聽管製。雙方對峙,幾乎演變成暴力衝突。
在交通要道上,更是一片堵塞。裝甲車與工兵車輛與滿載難民的卡車混在一起,司機們伸出頭大聲叫罵,牛車與三輪車插入車流,硬生生讓整條大道停滯。指揮員試圖用擴音器調度,可混亂的喊叫與喇叭聲讓任何命令都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