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防禦節點都有明確的負責人:有的負責火力掩護,有的負責物資補給,還有專人帶著本地誌願者,手拉肩扛的將彈藥、飲水和食物一筐筐送到前線。
“注意隊形,保持間隔,不要浪費子彈!”一名指揮員舉著擴音器喊道。士兵們並沒有盲目掃射,而是穩穩地瞄準,點射,將逼近的屍群一批批擊倒。
當屍潮逼近壕溝,火把立刻投下,瞬間火焰騰起,烈焰中屍影掙紮、跌撞,成為前進同伴的障礙。趁著火勢蔓延,機槍與火箭筒從側翼開火,精確地將漏洞補上。
在後方,本地居民並非被動等待,他們自發地協助防禦。
婦女們在廟宇裡煮著稀粥與濃茶,為前線戰士送去熱食;青年們抬著木板與鐵片,幫工兵加固臨時工事;老者則在巷口負責看守,手持竹棍與火把,監視是否有行屍漏入。
一支小隊撤下火線,立刻有另一支小隊補上,他們的腳步整齊,動作迅速,交替銜接沒有片刻的混亂。每一名士兵都知道自己的位置,每一個命令都能在數息之間被執行到位。這種嚴密的組織與紀律,彌補了他們裝備上的不足。
“彈藥補給到位!”隨著幾名誌願者氣喘籲籲地把木箱抬上陣地,士兵們重新裝填,繼續投入火力。即便火線緊張,他們仍然嚴格執行“射擊、換彈、觀察”的流程,不因屍群逼近而亂了手腳。
靠著緊密的組織、井然的後勤,以及本地居民的全力支援,一次次的屍潮進攻被人民軍的戰士們擊潰,南方的紅旗仍然飄揚在這片土地的上空。
與北方倉促拚湊的軍閥部隊相比,天竺人民軍用最有限的武器,構築出了最紮實的防線。
————————————
天竺人民軍的連隊集合在一處臨時搭起的棚屋下,地上鋪著竹席,士兵們圍成一圈坐下,手裡的步槍橫放在膝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會議由連長主持,他的臉上布滿煙塵與疲憊,卻依然保持著清醒與堅毅。
“同誌們,”他開口,嗓音沙啞卻清晰,“昨夜我們擋住了屍潮,這是勝利。但它不是終點,我們必須總結經驗,為下一次更大的浪潮做準備。”
幾名班長依次站起,開始彙報。第一名班長強調火力控製的重要性:“昨夜證明了,亂射隻會浪費子彈。點射和交替射擊能保證火力持續,也能最大化殺傷效果。”
另一名班長補充:“壕溝和火焰是關鍵。屍群不怕障礙,但火焰的高溫會碳化他們的身體。我們點燃柴油的壕溝擋住了大部分攻擊,這一戰術必須保持,並且擴大。”
有士兵提出:“近距離接觸極其危險,他們的血液可能帶有傳染性。昨夜有幾人險些被濺到傷口,以後必須配發更多的防護布料和麵罩,身上有外傷的一律不許上前線。”
“補給與輪換也要嚴格。”一名後勤軍士舉手,“我們安排的交替上火線,避免了士兵徹底崩潰。誌願者們的支援及時,但如果沒有統一指揮,很容易混亂。”
連長最後總結道:“第一,火力必須有節奏,點射、交替,不能亂。第二,工事和火焰是生命線,必須提前準備。第三,任何人不得赤手接觸屍體,血液傳播的可能性極高。第四,後勤與輪換要形成製度,否則會造成混亂。”
“同誌們,紀律與組織,是我們僅有的優勢。”
士兵們默默點頭,將這些經驗抄寫在小冊子上。
他們會把這些經驗傳授給下撥輪換的部隊以及剛剛完成訓練的新兵。下次屍潮來臨時,他們將用這些經驗活下去——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身後無數依靠他們的人。
會後,士兵們重新起身,背上武器,走回防禦陣地。
晨曦下,那麵褪色的紅旗依舊在風中獵獵作響。
————————————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