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些晶體以三維方式被固定在架設平台上時,彼此間的波動開始交疊。原本分散的球形θ場,在空間中逐漸相互乾擾,部分區域因疊加而增強,另一部分則因相消而被削弱。
黃佳銘院士一直在後方觀察。
他看了一眼全息投影上不斷收斂的圖線,沉聲問:“你確定這樣排列能穩定嗎?在之前的環向傳播實驗中,數據一直波動。”
伊希拉抬起耳朵,沒回頭,隻是盯著能量分布的等高線圖:“單個球形場域太穩定了……想要,打破對稱性…隻能靠疊加與抵消。”
“三枚晶體負責建立主球場,另外三枚在環狀軌道上布置,通過θ頻率的相位差,把原本收斂的場域拉成環帶。剩下的兩枚,是做徑向補償的。”
“理論是這樣,可實驗裡,環帶總是出現裂縫。”黃佳銘繼續追問。
伊希拉深吸一口氣:“所以我們才增加了頻率發生器的數量,並且換成了更緊湊的卡西米爾晶體來控製體積。”
控製台上,一名助手插話:“頻率同步完成。”
“好。”伊希拉走到實驗台前,仰頭看著陣列中央的空域。
隨著頻率鎖定,晶體之間的能量線條肉眼可見地彎曲,她指了指中心的空點,“開始的時候,它還是一個球場。現在看——”
全息投影上,原本均勻的球體外殼被拉扯,漸漸向赤道位置延展,形成一條微弱的環狀帶。
黃佳銘眯起眼,輕聲道:“確實在偏移。”
伊希拉點點頭,手指在終端上敲擊:“啟動徑向補償晶體。”
兩塊布置在陣列外圍的晶體隨即被點亮。不同於其他晶體,它們的光芒更暗,但頻率曲線卻在投影上顯得清晰。隨之而來的,是環狀場域的穩定——原本起伏的能量帶逐漸平滑,像一條鎖死在空中的光圈。
黃佳銘站直了身體,低聲道:“成功了?”
“還不完全。”伊希拉搖搖頭,手裡的教鞭緊緊握著。她盯著那不斷向外擴展的環帶,眉尖微微皺起,“外層數據還在震蕩,我們得讓頻率再穩定些。不然傳播到十米之外就會塌縮。”
助手立刻開始調整發生器的相位差。大廳裡,機器的嗡鳴聲愈發清晰,幾乎與人的心跳共振。過了幾秒,投影上的曲線終於趨於平穩。環狀場域不再是若隱若現的模糊光帶,而是形成了一個清晰的能量環,正不斷沿著徑向擴展出去。
“引力效應穩定。”另一名研究員的聲音壓低,像是怕驚擾到眼前的現象。
“強度呢?”黃佳銘追問。
“環狀部分約為球場的百分之六十,徑向補償後約為百分之五十五。”助手快速回答。
伊希拉鬆了口氣,尾巴輕輕拍了一下地麵。
她看著那光環,輕聲說:“這就夠了,百分之六十的效率,足夠我們在環形區域內完成基本的引力操控。”
黃佳銘望著陣列,終於點頭:“很好。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實驗室裡把引力場拉成環帶,並且穩定下來。”
他轉過身,看向伊希拉:“你做得不錯。”
伊希拉耳朵動了動,低聲答:“是團隊的功勞。”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