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向實驗開始。”
助手在控製台上確認,這次實驗還沒有結束。
或者說,整個團隊都想趁熱打鐵。
兩塊補償用的卡西米爾晶體被切換到新的模式,磁場調整到事先計算的參數,西塔頻率發生器發出細微的脈動聲。
伊希拉目不轉睛地看著投影,她伸手比劃了一下:“半徑方向,增幅二點五,時長十秒。”
“收到,二點五。”研究員重複後輸入指令。
陣列中央的光環緩緩鼓脹,環帶內的能量向外推移,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徑向通道。周邊傳感器立刻捕捉到引力強度的波動,數據顯示在大屏幕上。
“增強幅度在預期範圍內。”助手彙報。
黃佳銘開口:“嘗試延長到二十秒。”
伊希拉微微遲疑:“風險會增加,場域可能塌縮。”
“我們需要知道臨界點。”
她抿了抿嘴唇,點頭:“好,把時長延長到二十秒。”
參數被更新,晶體的光芒隨之更明亮,頻率波動也加劇。徑向通道開始出現輕微的不穩定,曲線在投影上產生抖動。
“數據不穩。”有人提醒。
“保持。”黃佳銘的聲音低沉。
大廳裡隻有機器的運轉聲和頻率的嗡鳴。十秒、十五秒過去,通道仍在撐持,外圍的能量密度逐漸下降。到十九秒時,曲線劇烈波動,晶體表麵閃爍不止。
“擾動超過閾值!”助手高聲示警。
“關閉補償晶體。”伊希拉立刻下令。
控製台的紅燈亮起,能量迅速泄散,環帶和徑向通道在幾秒內消失,隻剩下一片安靜。
所有人都盯著屏幕,直到最後的數據曲線歸零。
黃佳銘才開口:“十九秒,超過預期。足夠我們寫一份報告了。”
伊希拉放下緊握的數據板,呼吸慢慢平穩。她轉頭對助手們說:“保存全部數據,特彆是塌縮前最後三秒的波動模式。”
“已經備份。”
大廳裡的氣氛鬆了下來,雖然沒有掌聲,但每個人眼中都有隱隱的興奮。
今天的實驗成果可以稱得上重大突破。
雖然球對稱的引力操控本身屬於“黑科技”級彆,但在應用上很難與東協現有的科技體係直接融合,需要額外開發對應的懸浮裝置與護盾係統。
相比之下,環狀與徑向的引力操控,卻真正為應用打開了大門。
環狀操控最直觀的用途,便是核聚變反應堆。在同等規模下,它能夠顯著提升約束效率,使反應堆體積進一步縮小。雖然西塔頻率發生器和卡西米爾晶體的能耗不低,但與現有的磁約束裝置相比,它們整體上能夠節省不少能量與空間,為小型化、高效化的聚變裝置奠定基礎。
徑向操控的意義則更為直接——它為高密度脈衝定向能武器提供了可能。雖然以東協目前的引力操控強度,遠遠無法達到科幻作品中“引力武器”的水準,但利用徑向的引力通道為高能等離子開辟出一條穩定的路徑,確實是一條現實可行的方案。
在魔導實驗中心早期的研究中,他們就已經掌握了魔力水晶的等離子化技術。
在近期的實驗中,他們發現魔力水晶的晶格能在電磁場中持續吸收多個低能量光子,並在能量積累至臨界點後,釋放出單個高能量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