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林星,新星基地。
新星基地的地下通道裡,電梯緩緩下降。液壓裝置的嗡鳴聲在狹長的豎井中回蕩。電梯的終點,是那座曆時近兩年建成的超大型量子乾涉儀。
門打開,迎麵是一條筆直的合金走廊。牆壁嵌著通風管道和光導管,柔和的燈光順著地麵延伸。空氣乾燥而安靜,溫度被精確控製在十五度。
幾名工程師正在終端前核對最後的測試數據,他們的動作謹慎而有條理。
乾涉儀的主體位於中央大廳。大廳的穹頂由厚重的合金支撐,四周環繞著冷卻與屏蔽係統。主艙呈環形結構,直徑超過三十米,艙壁上布滿了導線、光纖和傳感節點。那層複合屏蔽殼已經通電,能夠有效隔絕來自地表的震動與電磁噪聲。
“主冷卻回路正常,壓力值穩定。”
“磁懸鏈張力調平完成。”
負責項目的黃佳銘院士站在控製平台上,目光掃過一排排監測屏。屏幕上顯示著各模塊的實時狀態——溫度、真空度、引力補償值,全都在允許範圍內。
環形艙的中心懸掛著乾涉儀核心組件,一組精密的光路係統在靜態磁場的支撐下懸浮。十六束分光激光交織成穩定的光網,每一束都經過獨立的相位校準。它們將用於探測未知能量場的微弱擾動,也就是人們口中所謂“魔力”的物理波動。
“真空艙壓力已降至一百帕,準備進入零點標定。”助手報告。
“確認。”黃佳銘院士答道。
幾秒後,中央控製台亮起綠色指示燈。光束開始緩慢旋轉,經過反射鏡陣列後彙聚到探測端。乾涉圖像出現在監測屏上,幾條細微的乾涉條紋隨著時間輕微波動。
大廳裡靜悄悄的,隻有冷卻係統的低鳴。所有人都在看那組數據——條紋沒有被外部震動擾亂,頻率曲線極其平穩。
“零點穩定。”有人小聲說道。
黃佳銘院士點頭,按下控製台上的記錄鍵:“標定完成,儀器狀態正常。準備進行首次觀測。”
技術員們開始調整光路角度,切換到掃描模式。新的數據流快速跳動,乾涉儀的靈敏度比設計值還高出兩個數量級。屏幕上的背景噪聲幾乎降至最低。
“信號門限確認。三、二、一——觀測開始。”
控製台上亮起“運行中”的指示。光束穩定運轉,中央艙的光網呈現出微弱的律動。遠處的數據中心開始自動記錄。
黃佳銘院士在日誌中輸入一句話:
“新星基地地下量子乾涉儀——結構竣工,係統運行正常,進入觀測階段。”
地下實驗大廳的燈光逐漸調暗,隻留下乾涉儀核心區域的微光。
控製台上的時鐘指向零點,記錄係統進入獨立運行狀態。觀測目標是一塊魔法水晶——來自帝國魔法學院的杜蘭副教授正在遠程操控它釋放能量,而新星基地的乾涉儀將對那股能量進行觀測與解析。
“信號通道已接入,延遲兩點六秒。”
“確認,量子同步鏈路穩定。”
投影屏上,來自帝國的能量波形緩緩出現。它不同於任何已知的物理輻射,帶有一種極低頻的相位振蕩,像是某種波動在空間結構中輕微起伏。
“準備主觀測序列。”
“乾涉儀核心校準完成,零點穩定。”
中央艙的光路緩緩調整,十六束分光激光在真空中交織成新的乾涉網格。頻率切換至θ頻段,數據流被同步寫入主控終端。屏幕上出現一組新的曲線,顯示出能量場的微弱擾動。
“開始捕獲。”黃佳銘院士發出指令。
幾乎在同一時刻,乾涉圖像中出現了明顯的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