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蘇安,洛瑟恩。
洛瑟恩的港口依舊繁忙,但空氣裡彌漫的味道變了。
海風中夾雜著焦灼的氣息,來自塔拉西亞各地的難民船一艘接一艘地靠岸。街道上,多出的不是商隊,而是一群群衣衫襤褸的流民。
街角的飯館早已改成臨時收容所,門口堆滿了捐來的衣物和乾糧。孩子們縮在牆角,女人們在分發水壺,街上巡邏的衛兵表情冷漠,防止混亂蔓延。
“至少這裡還算有秩序。”
“是,還沒到薩夫睿那樣的地步。”
環海集團的駐地依然大變樣,外牆是新型的複合裝甲結構,門口懸掛著集團的標誌。
走廊裡依舊整潔,空氣裡彌漫著冷氣的味道。這裡像是另一個世界,與外麵的混亂隔絕。
緹娜走進屬於首席執行官、屬於她的辦公室。
文件整齊地疊放在桌上,終端屏幕上顯示著來自深淵群島的更新報告——項目編號、物資流向、人員調度,一切都井然有序。
但她看了幾秒,就關掉了屏幕。
“接下來,你想怎麼做?”樂鴻瑩問。
緹娜不是一個擅長隱藏內心想法的人,尤其是在樂鴻瑩這個身經百戰的特工麵前。
緹娜沒有立刻回答。她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城市——從高處能看到難民聚集的臨時營地,帳篷在風中搖晃。
“我想……而且能做的……”她輕聲說,“可能就是收容他們。”
樂鴻瑩沒說話,隻是看著她。
“至少從這開始吧。”緹娜轉過身,“反正環海集團的倉儲區和工廠區都有空地,我們可以先安置一批人。”
她坐下,開始列出計劃。
“要說服集團總部,我得給他們一個理由。”她思索著,“收容難民,從他們的角度看,意味著什麼?”
“第一,這是對外的形象工程。環海集團在塔拉西亞有投資,有貿易,戰爭讓這些都受到了影響。要恢複貿易,首先要恢複秩序。我們幫忙收容、安置難民,他們就能在政治上獲得發言權。”
她頓了頓,又寫下一行字。
“第二,人力資源。現在塔拉西亞的勞動力體係崩潰,礦場、船廠、紡織廠都停工了。如果我們收容他們,給予培訓,他們就能成為新的勞動力。對集團來說,這筆投入遠比從外部調人便宜。”
她繼續補充道:“第三,影響力。東協在塔拉西亞的根基還不牢,塔拉西亞聯邦的門閥體係崩潰後,新的秩序必須有人去建立。我們如果先行一步,把難民組織起來、管理起來,那些新生的勢力就會自然地依附我們。”
樂鴻瑩靠在桌邊,看著她寫下的幾行字:“你打算自己去和總部談?”
“是。”緹娜點頭,“我知道他們不會立刻答應,但我可以先從小規模做起。以駐洛瑟恩分部的名義建立一個‘港口重建項目’,名義上是為了清理難民和恢複港口秩序,實質上收容他們。”
“那資金呢?”
“我會調動一部分利潤,當然——是在我份內的。哪怕拿出一成,也足夠搭建幾處營地。”
即使她僅是個名義上的首席執行官,但調動一部分利潤的權力還是有的。
她想了想,又補充道,“再把部分物資列入救援項目清單,以‘企業社會責任’,或者乾脆是‘人道主義援助’的名義申報到貿易委員會。”
樂鴻瑩點頭:“聽起來很合理。”
“他們最看重的從來不是善意,而是收益。”緹娜的語氣平靜,“隻要我能讓他們看到收益,就會放行。”
她又走到窗前,看著港口那片擁擠的難民區。
夜色下,火光在帳篷間閃爍,有人還在排隊領食物。
“至少得給他們一個地方活下去。”她輕聲說。
“塔拉西亞的貴族們毀掉了太多東西,但我們也不能隻是旁觀。”
“你確定這不是同情心作祟?”樂鴻瑩問。
緹娜沉默片刻,搖了搖頭。
“我隻是想看看,一個人能不能讓事情變得好一點。”
屋外傳來港口的汽笛聲。
緹娜收起筆,合上文件夾。
“準備明天的會議吧。”
“我們要讓他們相信,這不僅是慈善,更是生意。”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