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他停頓了一下,“我們得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東協決定直接介入,那就是另一場全麵戰爭。”
這句話讓房間裡的空氣更加沉重。幾個人交換了目光,沒人出聲。
“所以,我們要準備。”總指揮的語氣更低,“建立新的防空陣地,調回儲備部隊,把重要的研究機構向東遷。鋼鐵盟約答應給我們更多的支援,我們得儘快確認他們的運送時間。”
“鋼鐵盟約?”政委皺眉,“他們的海軍現在跟舢板沒什麼區彆,還能顧得上我們?”
“能不能顧上,不由他們決定。”
“我們得逼他們表態。”
會議持續到了深夜。最後,總指揮拍板:“明天開始,執行封鎖令。任何試圖離開中部的車輛都要登記,任何傳播謠言的人,一律以叛國論處。”
————————————
大洋彼岸。
德國不來梅的造船廠重新開工的汽笛在清晨響起,聲音傳遍了整個港灣。鋼鐵盟約的海軍複興計劃正式進入第二階段。船塢裡,巨大的龍骨已經架設完畢,焊接火花在霧氣中閃爍,工人們戴著防護罩,沿著鋼梁攀爬。起重機的吊鉤在空中轉動,一塊塊裝甲鋼板被送入指定位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注意對準!”監工的喊聲被風吹散,“四號船段要提前完工!”
碼頭邊堆放著成排的集裝箱,貼著標誌——“艦載電子係統”、“渦輪機組”、“聲呐陣列”。一輛輛軍用卡車往返其間,把設備送往廠區。
這座船塢原本在歐羅巴聯盟解體後被封存,如今在鋼鐵盟約的主持下重新啟用。官方文件上稱,這是一項“防禦性再武裝工程”,但沒人相信這隻是防禦。海軍司令部下令,未來十年內要組建三支獨立的遠洋艦隊,確保從挪威海到亞速爾群島的製海權。
“我們需要的不隻是艦隊。”
“我們需要威懾,讓任何想越過大西洋的人重新考慮。”
北海的造船基地同時進行著兩種艦船的建造。第一種是改進型巡航艦,裝備最新的艦載導彈和遠程雷達係統;第二種是多用途航母,甲板正在鋪設複合材料防護層。夜班工人輪換,焊槍的光在夜裡一刻不停。
船塢旁的海軍學院也恢複了往日的繁忙。年輕學員列隊操練,講師在黑板前講解反潛戰術和電子戰指揮。食堂的廣播每天播放著新聞——“鋼鐵盟約的海軍現代化進展順利”,“北海艦隊將於年底前完成首次聯合演練”。
在倫敦郊外的軍事指揮中心,戰略委員會正在召開會議。牆上的屏幕上顯示著最新的衛星偵察圖:大西洋中部的交通線、東協的艦隊動向、以及蘇俄在北冰洋的活動。
“我們必須在大西洋保持主導地位,東協已經把航母派到卡伊拉巴附近,若他們打通太平洋到加勒比的航線,我們就等於被按在了家門口。”
“蘇俄的造船廠也開始運作,他們在摩爾曼斯克部署了新型潛艇,我們的北海航線已經被偵測過兩次。”
“——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艦艇,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反潛能力。”
與此同時,東邊的蘇俄也在加緊行動。伏爾加格勒的坦克修理廠重新點火,運輸列車滿載鋼板駛入車間。舊式t係列坦克被拆解,新的動力裝置被裝上。
工人們加班到深夜,焊接聲幾乎沒有停過。
在摩爾曼斯克的造船廠,新的核潛艇艇身已經組裝完畢,外殼采用更新的複合結構,能在深海長期隱蔽。
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內,國防會議持續到深夜。桌上的地圖標出所有主要海港: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軍工委員會的報告一頁頁翻過。
“第一艦隊重組計劃已經啟動,”一名軍官報告道,“潛艇部隊將在六個月內恢複戰備,水麵艦力量爭取兩年內達到冷戰末期水平。”
“工業能支撐得住嗎?”
“我們正在重啟北方鋼鐵廠和遠東造船廠,短期內沒問題。”
外麵的雪夜籠罩著整座城市。軍工區的煙囪噴出白色的蒸汽,夜空被照得一片明亮。街頭的廣播再次傳來新的口號——“強軍才能保國。”
在波羅的海沿岸,蘇俄艦隊的訓練艦正進行夜航。
艦橋上傳來命令:“保持航向,準備發射練習彈。”
雷達屏幕閃爍,海麵上的浪在探照燈下翻滾。艦員們動作熟練,指令一環扣一環。
大西洋的兩岸,鋼鐵盟約和蘇俄的工廠同時在轟鳴。
焊接的火花,機器的聲音,裝配的鋼鐵,每一處都像是風暴前的預兆。
海上的航道重新被標記,港口的燈光徹夜不熄。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