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已經批準了新一代地麵作戰係統的預裝備計劃。”林紹輝放低了聲線,像是在宣讀某個重要的命令,“你們旅被列入首批試用名單。”
這句簡短的話像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麵,會議室裡立刻掀起漣漪。旅長下意識直起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手裡的茶杯差點忘了放下。
“真的?”
“真的。”林紹輝點了點頭。片刻的沉默後,他又接著說:“全新的作戰係統,從單兵裝備到重型平台,都會進行全麵更新——不是局部改良,而是一次整體性的換代。”
旅長的眼裡閃過難以抑製的激動,政委的嘴角也輕顫著,但更多的是壓在心頭的計算與憂慮。
“總部將這一計劃命名為——‘大迭代計劃’。”林紹輝緩緩吐出四個字,音節沉穩有力,“這意味著什麼,你們應該能想得到:陸軍將被賦予全新的作戰範式。”
他停了停,環視一圈,像是在確認每個人都聽清楚了接下來的分量。
“簡單來說,過去我們的任務多為在本土或已熟知的戰場上,與海空火等其它軍種協同作戰;而‘大迭代’要求我們具備在完全陌生的外部環境——甚至是外星環境——獨立展開戰鬥並完成戰略目標的能力。”
“換言之,不依賴海空支援、不依賴既有的衛星偵察、後勤鏈條,甚至在連火炮陣地都沒有的情況下,陸軍必須能自持、能生存、能作戰、能完成既定任務、能作為先鋒為後續部隊開辟先頭陣地。”
話語落下,屋內每個人都感受到這話背後的分量。旅長的眉頭緊了起來,顯然在思考著訓練、補給、醫護與指揮體係如何配合這類任務;政委則沉默地咬了下唇,思量著士氣與政治風險。
“這是為了……跨越‘門’做準備的?”旅長的聲音低了兩分。
“沒錯。”林紹輝點頭,目光在燈光下透出一抹沉重,“東京之戰之後,聯合戰略指揮中心就把‘門’納入了長期戰略考量。那場戰役暴露出很多隱患——我們贏了,而且贏得漂亮,但這背後有太多未知因素。”
“在東京之戰,敵人在‘門’對麵主要是冷兵器為主的帝國部隊,重火力寥寥無幾,且多數被我們在門這一側就消滅了。”
他指著圖上一個紅色圈點,聲音平穩,“但那並不代表下次也會這樣。倘若門對麵出現了準備完備、以遠程火力為主的敵方編隊——哪怕是極為落後的火炮,或者彆的什麼東西——我們在通過‘門’瞬間就會成為活靶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旅長與政委一邊翻看資料,一邊聽林紹輝講述。
“怪不得……這裡麵的重武器幾乎取消了實彈,是為了節省後勤吧。”
“對。”林紹輝沒有回避,“門的運力有限,一次能通過的載荷和人員數都有嚴格上限。每多帶一噸彈藥,就意味著能上去的士兵數量和必需的生命保障設備要相應減少。”
“後勤能力決定了我們不能像地麵那樣鋪天蓋地地補給——而且,門外的環境未知,攜帶大量易燃易爆物資風險極高。”
“在沒有鋪裝路麵的情況下削減坦克和裝甲車……嗯,很合理,但電子戰設備也被削減了,這倒不像是你們的作風。”
旅長點了點文件上的一頁,眉頭皺了一下。
“電子戰本身並非無用,”林紹輝緩緩放下手中的筆,目光在桌上的圖表和數據之間來回掠過,“問題是——你得先確認對麵用的是與我們同類原理的電子係統。”
“新星基地那批電子戰戰機,到現在還在機庫裡吃灰,成了浪費運力的反麵教材。”
政委把玩著手邊的筆,緩緩說道:“感覺有點越改越回去了。”
“你有這種感覺是對的。”林紹輝不回避,“過去我們的作戰體係,是按地球上的‘同類人類對手’設計的——對方有類似的通訊、雷達、製導方式,電子戰能發揮決定性作用。”
“門那邊的敵情未明,我們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更通用的火力和防護上,但這並不等於完全放棄這些作戰手段。”
“相反,電子戰從必選項退到可選項,意味著它會以模塊化、可插拔的形式存在:在偵察證實對方係統兼容時即插即用;若不兼容,則優先保證火力與生存能力。”
“而且,對於坦克和裝甲車,我們也有替代方案。”
旅長的神色從疑惑轉為思索,隨後慢慢露出笑意:“那什麼時候能拿到第一批?哪怕是實驗型號也行。”
林紹輝也露出了笑容。
“現在就可以。”
喜歡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請大家收藏:()異世界傳送門,但是烈焰升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