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淵的異軍突起,很快招來圈內自詡文豪的老牌作家們的不滿。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他臨淵不過一寫網文的,有什麼資格稱‘武俠名家’!”
“現在名家二字如此泛濫了嗎?是個人都敢稱‘名家’!!”
“網文就是網文,彆想著霍霍我們作家圈,臨淵,他不夠格。”
“寫詩就寫詩,彆拿作家二字說事。全文荒謬之言,堅決抵製。”
作家們紛紛下場公開發起抵製,作家宗厚照更是放話要開啟文戰。
這天,王天正在書房碼字,西紅柿網編輯般若發來信息。
般若:“臨淵大大不好了,出大事了。”
王天:“什麼大事,怎麼了?”
般若:“傳統作家們發起抵製,說要跟你文戰。”
文戰?什麼東西!!
退出聊天界麵,王天打開瀏覽器,搜索起文戰二字。
“文戰”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們常常通過文字和辭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其他人進行辯論。
這種通過文字進行思想鬥爭的方式被稱為文戰。
“文戰”較早用於指科舉考試。唐代方乾《送喻坦之下第還江東》詩:“文戰偶不勝,無令移壯心”,這裡的“文戰”就是將科舉考試比作一場戰鬥,考生們憑借自己的文才在考場上競爭。
宋代林逋《載答》詩:“文戰談圍棋敵外,絳侯何事號功臣”以及《剪燈餘話·賈雲華還魂記》:“汝今秋文戰,或者得捷”等,也都體現了“文戰”在當時科舉考試這一用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戰”有了新的含義,即文藝論戰。
魯迅在《書信集·致姚克》中提到:“此輩心凶筆弱,不能文戰,便大施誣陷與中傷”。
這裡的“文戰”指的是通過文字、言辭的爭辯或競爭,以辯論、批評等方式進行的思想鬥爭,雙方通過文字表達觀點,爭辯論證,以達到爭取勝利的目的。
在現代社會,“文戰”常常出現在辯論賽、論壇、社交媒體等場合,人們通過文字交鋒,辯論觀點,展現自己的理論和觀點。
此外,“文戰”也可以用於形容兩個文化、思想體係之間的競爭和衝突。
看完所有有關“文戰”的內容,王天來了興趣。
你要戰,那便戰!!
他王天不慫!
“般若,怎麼文戰,讓他們劃下道來,我接了。”
般若:“真要文戰?您確定?”
王天:“人家都打上門了,豈有退縮的道理。”
想了想,王天乾脆退出聊天,登錄自己的博客賬號,“宗厚照,怎麼戰?劃下道來,我接了。”
這則動態一出,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愛看熱鬨的網友。
很快,宗厚照回複來了。
“臨淵,很簡單,我們各寫一部小說,以成績論成敗。”
“宗厚照,什麼類型?”
“臨淵,科幻短篇,敢接嗎?”
“宗厚照,有什麼不敢的,什麼時間,在哪?”
“臨淵,一周後,博客平台。”
“宗厚照,可以。”
雙方文戰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