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長安風雲(上)_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3章 長安風雲(上)(1 / 2)

時光的輪盤冷酷轉動,不曾為任何人停留。

就在嶲州於王玉瑱手中逐漸蛻變的這近五年裡,遠在千裡之外的長安城,同樣經曆了足以載入史冊的巨變與動蕩,其間浸滿了淚水、鮮血與無聲的硝煙。

首先降臨的,是舉國同悲的噩耗。

母儀天下的文德皇後長孫氏,終究未能戰勝沉屙,在一個梨花凋零的春夜裡,溘然長逝於立政殿。

這位賢德淑貞、始終以柔韌臂膀為李世民支撐起後宮乃至部分前朝事務的奇女子,她的離去,不僅帶走了帝王心中最溫暖的慰藉,也仿佛抽走了貞觀朝堂的一根重要支柱。

李世民悲痛欲絕,輟朝日久,下令舉國哀悼,諡號文德,葬於昭陵。

長安城素縞漫天,悲聲不絕,帝國的天空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

然而,禍不單行。

就在同一年,另一位曾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功勳的國之柱石——翼國公秦瓊,也因多年舊傷複發,藥石罔效,溢然長逝。

秦瓊的離世,對正處於喪妻之痛中的李世民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浴血殺敵的記憶猶在,昔日並肩的戰友卻已天人永隔,這讓李世民的情緒愈發低沉,性情也似乎變得更加敏感與難以捉摸。

而最為驚心動魄的,莫過於隨之徹底表麵化、白熱化的奪嫡之爭。

長孫皇後在世時,以其智慧和影響力,尚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魏王李泰與太子李承乾之間的關係,維係著那脆弱的平靜。

但隨著她的離去,如同撤去了最後一道緩衝的屏障。

李世民將對亡妻的思念與情感,部分轉移到了酷似其母的魏王李泰身上,對李泰的寵愛與縱容幾乎不再掩飾,賞賜不斷,恩遇日隆,甚至默許其招攬學士編纂《括地誌》,廣布聲望。

反觀太子李承乾,因足疾帶來的自卑與壓力,加之感受到父皇日益明顯的偏愛,行為愈發乖張荒誕。

最終,他被魏王李泰一黨抓住了致命的把柄——私幸太常樂人稱心,同臥同起,賞賜無度!

此事被李泰派人巧妙而狠辣地揭發到李世民麵前。可以想見,正處於連番打擊下、心緒極度不佳的李世民是何等震怒!

他視為帝國儲君、未來希望的兒子,竟行此等不堪之事!

盛怒之下,李世民毫不猶豫地下令處死了稱心及東宮一眾與此事相關的屬官、宦官,牽連者眾,東宮幾乎為之一空,血流成河。

更令人心驚的是,就連以耿直敢諫、身為太子老師的鄭國公魏征,也因“教導無方、約束不力”而受到了嚴厲的斥責與懲戒,雖未罷官去職,但聖眷已大不如前,在朝中的影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經此一役,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岌岌可危,聲望掃地。

而魏王李泰則氣勢更盛,咄咄逼人,圍繞在兩位皇子身邊的朝臣們也徹底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麵紗,各自站隊,互相攻訐,朝堂之上,暗流洶湧,已呈水火不容之勢。

長安城,這座帝國的中樞,在失去國母與宿將的悲痛之後,又陷入了立儲之爭的狂風暴雨之中,空氣中彌漫著不安與躁動,仿佛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知道那位日漸陰鬱的天子,最終會將這大唐的萬裡江山,托付到何人手中。

而遠在嶲州的王玉瑱,雖暫時遠離了這權力漩渦的中心,但他與長安千絲萬縷的聯係,注定他無法永遠置身事外。

長安,崇仁坊,王珪府邸。

相較於四年前,這座府邸的門庭愈發顯赫,車馬絡繹不絕,前來拜會的官員士紳幾乎要踏破門檻。

原因無他,府邸的主人王珪,如今身兼二職,不僅仍是魏王府文學館的館長,深受魏王信賴,更在前不久被陛下擢升為禮部尚書,位列九卿,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清貴而權重。

一時間,王珪儼然成了長安城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

每日前來遞帖求見、以期攀附的官員多如過江之鯽,各種珍玩禮物更是如流水般送入府中,雖多半被王珪以“清廉自守”為由退回,但其權勢之煊赫,已是不爭的事實。

更有消息傳出,待長樂公主與長孫衝的婚儀之後,陛下將再降恩典,將南平公主下嫁於王珪的幼子王敬直。


最新小说: 廢柴鳳主,龍君寵妻入骨 戀在克蘇魯 黑暗求生:丟失庇護所後自學成神 在六個不同時空生下的崽來找我了 反串之王:我是真不想當天後啊 風水王者歸來 虐文崩壞後,病嬌男主跪求我愛他 唯有幽愁暗恨生 晚清三傑恩仇錄 開局反殺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