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退出甘露殿後,小太監將其引路走出皇宮,誰知回去的路上卻碰見了意想不到的人,中書令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見到王珪也是一愣,他沒想到王珪回來這麼早,於是笑著過去打了招呼。
“叔玠,恭喜調回長安,當今陛下真是慧眼識英才啊。”
誰知王珪充耳不聞,隻淡淡瞥了一眼宇文士及,便離開了。
宇文士及惱羞成怒,卻顧忌身在皇宮,才強憋著火氣。
宇文士及進宮也沒什麼事,主要就是過來噓寒問暖,勸李世民要愛惜身體,算是十足的佞臣,他的中書令很大程度就是因為這個。
說白了,李世民把他放身邊,一是因為玄武門之時,宇文士及是自己堅定的擁護者。二是因為他說話好聽,畢竟皇帝也是人,虛榮心這一塊得滿足吧。
朝廷上下都知道,宇文士及的能力是不足以當這個尚書令的,所以那些禦史有事沒事就參一本,尤其是以魏征為首。
心情不好了參一本,陰天下雨參一本,講話大聲參一本,著裝不得體參一本,哪怕在宮內走路不夠標準,被魏征看到了都要噴一頓。
所以整個長安城誰最希望魏征趕緊滾蛋,宇文士及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但是宇文士及這個人又很有眼光,主要是他站隊從來沒錯過。
先是隋朝時期就投奔李淵,後來找機會又投到李世民麾下,當時的李世民隻是秦王,還不是天策上將。
玄武門以後宇文士及便一路高升,可以說論能力他確實不如他哥哥‘弑君者’宇文化及,但是論投機整個舊關隴貴族也隻能望其項背。
至於佞臣不佞臣的,宇文士及自己也無所謂,反正現在也官至中書令,佞臣就佞臣,起碼他現在隻要不惹事,肯定能善終了。
……
王珪本來在京城隻有一個小宅子,一家人住著略顯擁擠。
太原王氏族人聽說王珪被調回長安,出任諫議大夫,便馬不停蹄的派人送來地契,是位於崇仁坊的一座三進府邸。
崇仁坊緊鄰皇城,每天上朝最方便不說,住在這的還都是非富即貴。
太原王氏也有意修複與王珪之間的關係,那麼王珪與太原王氏的關係是怎麼破裂的呢?
王珪的叔父在隋朝時期參與謀劃叛亂,王珪也被牽連,被迫在山裡隱居十餘年,期間太原王氏直接漠視王珪,族內長老更是有心將王珪剃出族譜。
後來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你對我愛搭不理,現在你對我高攀不起的爽文劇情。
再後來隨著王珪年紀上來,也漸漸看開了。並且當年那批人老死的老死,病死的病死,之後不久太原王氏的現任家主便主動過來示好,王珪也順著台階下來了。
被貶嶲州城時,現在王玉瑱住在嶲州城的宅子,就是太原王氏送的。
王珪回到崇仁坊,杜氏帶著大兒媳正在指揮丫鬟們收拾,這宅子空了三年,裡裡外外的到處是浮灰。
杜氏端著一碗羹湯,來到書房。
“潤潤嗓子吧,都出去半天了,還當自己是小夥子呢。”
王珪聞言,甜蜜一笑,隨後將羹湯三兩口便喝的精光。
“大郎三郎呢?”
“大郎被同窗邀出去了,三郎在屋裡躲清閒呢。”
“對了,今天麵見陛下,還順利嗎?”
王珪點點頭:“整體都還不錯,陛下和秦王時,當真是不一樣了,已是人君之相。”
“對了夫人,等會我給二郎寫封信,讓王忠找人送回嶲州,不然那臭小子還不知道我們在哪呢。”
杜氏白了一眼,輕聲道:“不然你以為我會好心給你端羹湯嗎,快寫快寫!”
王珪苦笑一聲:“好好好,為夫這就動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