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長安城因流言蜚語而暗流洶湧、崔府因嫡女絕食而愁雲慘淡之際,太原王氏府邸內,王玉瑱所居的院落,卻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隔絕開來,自成一方寧靜天地。
王玉瑱對外麵已然掀起的驚濤駭浪渾然不覺。
他這幾日,幾乎將所有心神都沉浸在了書房之中。案幾上攤開著各種木料、絹紗、工具,他正埋首鑽研一件物事——折扇。
他摩挲著手中用紫竹初步打磨出的扇骨,眉頭微蹙,又試著將韌性頗佳的素白杭緞裁成合適的形狀,思考著如何固定,如何確保開合順暢。
在他來自後世的記憶裡,折扇是文人雅士、尋常百姓手中常見的玩意兒,可在這個貞觀大唐,他所見的隻有女子使用的圓形團扇或縱扇,這種可開合、便於攜帶、更顯風流的折扇,似乎還未出現。
“這是個機會……”王玉瑱眼中閃爍著發現新大陸般的光芒。
若能製成此物,無論是獻給朝廷作為新奇貢品,還是自行組織生產售賣,都無疑是一條絕佳的財路,更能為他在這個時代增添一份安身立命的資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完全沉浸在這份“創造”的喜悅與專注中,暫時忘卻了詩會的風波,更忘卻了身份認同的困擾。
而這一切的“寧靜”,自然也離不開家主王珪的默許與安排。
王珪深知外麵流言的可畏與事情的複雜性,早已嚴令府中上下,尤其是王玉瑱院落裡的仆役,嚴禁將任何外麵的風言風語傳入二郎君耳中,更不許在楚慕荷麵前提及半字,違者重懲。
整個王府,在王珪的強力掌控下,對王玉瑱夫婦形成了一道嚴密的信息屏障。
因此,王玉瑱的小院,此刻真真宛如亂世中的桃源。沒有外界的紛擾,沒有家族的沉重壓力,隻有他專注於手中器物的寧靜,以及……
“玉郎又在鼓搗這些木片了?”楚慕荷溫柔的聲音在書房門口響起。
她在侍女攙扶下,端著一小碟新製的糕點走了進來。她如今氣色在精心調養下紅潤了許多,臉上帶著孕中女子特有的溫婉光輝。
王玉瑱聞聲抬頭,見到慕荷,臉上立刻露出真切的笑容,連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迎上去:“你怎麼過來了?不是讓你好生歇著嗎?”他小心地扶著她坐下。
“整日躺著也悶得慌,來看看夫君。”楚慕荷看著他案上那些零散的部件,好奇道,“這次又是什麼新奇物事?”
王玉瑱興致勃勃地拿起初步成型的扇骨和絹麵,向她比劃講解著折扇的妙處。
楚慕荷雖不太懂這些匠作之事,但見玉瑱眼中閃著的光彩,便也含笑聽著,時不時遞上一塊糕點,或用絹帕替他擦擦額角並不存在的汗。
研究累了,王玉瑱便會攜著楚慕荷在院中慢慢散步,看看秋日裡依舊綻放的菊花,或是坐在暖閣裡,一人看書,一人做著針線,偶爾閒聊幾句家常,話題多是關於未出世的孩子,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一時間,這小院之內,竟彌漫著一種近乎虛幻的歲月靜好。
王玉瑱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那些朝堂爭鬥、世家傾軋、身份迷思,都已是遙遠而模糊的背景。
他貪戀著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沉浸在即將為人父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中,幾乎要將那日詩會上靈魂失控的驚悸,以及外麵世界的風刀霜劍,都暫時拋在了腦後。
然而,這寧靜的桃源,終究是人為隔絕出的假象。院牆之外,風暴並未停歇,反而因他這份“不知情”而愈發猛烈。
當崔景鶴的馬車帶著絕望的請托,匆匆駛向王府大門時,這層脆弱的寧靜,注定將被無情地打破。
喜歡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請大家收藏:()夢回貞觀,我成王珪次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