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農場的雪地上還殘留著昨夜未化的薄霜,寒風卷著雪粒掠過大棚的塑料薄膜,發出嘩啦啦的聲響。
王玥早早地就帶著五名農場成員來到了農場西側的老水井旁,這裡曾是農場早期的供水點,後來因末世來臨無人維護,被厚厚的積雪掩埋,井口也早已凍成了實心的冰坨。
“大家先把井口周圍的積雪清掉,動作輕著點,彆把井口的冰麵踩塌了。”
王玥蹲下身,用手撥開表麵的浮雪,露出下麵堅硬的冰層。
“小李,你去倉庫接幾桶熱水過來,咱們先試試用熱水化凍,要是不行,再用鐵鎬鑿。”
被點名的小李應了一聲,轉身朝著倉庫的方向跑去。
剩下的四人則拿起鐵鍬,開始有條不紊地清理井口周邊的積雪。
鐵鍬鏟過積雪,很快就在井口周圍清出了一片兩米見方的空地。
王玥站起身,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不遠處的大棚和住人區。
大棚在水井的東南方向,住人區的宿舍則在東北側,兩者之間剛好形成一個夾角,而水井所在的位置,正好處在這個夾角的中心地帶。
“水塔的位置就定在這裡了。”
王玥指著井口旁一塊地勢稍高的平地,對身邊的成員說道,“這裡地勢比大棚和住人區略高,供水的時候能借助重力,不用額外裝抽水設備,節省能源。而且離兩邊都近,鋪設水管的距離短,能減少熱量損耗,也方便後期維護。”
一名負責記錄的成員拿出紙筆,快速畫下簡易的地形圖,標注出水塔的預定位置,又問道:
“王姐,那保溫層怎麼設計?咱們現在的溫度雖然有些回暖,但還是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普通的保溫材料怕是扛不住,水塔裡麵的水很容易結冰。”
“這個我已經想過了。”
王玥蹲下身,在雪地上畫了一個圓柱形。
“水塔主體用雙層鐵皮,中間填充玻璃棉,這種材料保溫效果好,而且耐低溫。內壁再貼一層鋁箔反射膜,減少內部熱量散失。頂蓋要做成斜坡式的,防止積雪堆積壓垮塔身,同時在頂蓋和塔身銜接的地方加一圈密封條,擋住寒風往裡灌。”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還有出水管,要埋在地下3米深的地方,外麵再裹上保溫棉,接口處用瀝青密封好。這樣一來,就算外麵零下三十度,水塔和水管裡的水也能保持液態,不會結冰。”
“不過這隻是初步的計劃,具體的尺寸和材料用量,我得回去畫張詳細的圖紙,再找林風確認一下,而且這樣能不能成,要實驗過才知道,畢竟咱們也不是專家。”
說話間,小李已經扛著兩桶熱水回來了,另外三人也抬著剩下的三桶緊隨其後。
王玥指揮著眾人將熱水均勻地倒在井口的冰麵上,熱水接觸到冰層,瞬間冒出白色的水汽。
冰層表麵開始出現細小的裂紋,王玥見狀,立刻說道:“趁著冰麵軟化,咱們用撬棍把表麵的薄冰撬開,注意彆傷了井口的磚石。”
眾人立刻放下水桶,拿起撬棍插進冰麵的裂紋裡,借著杠杆的力量撬動冰層。
一塊塊帶著水汽的碎冰被撬起,扔到旁邊的空地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小堆。
隨著熱水不斷澆灌,冰層逐漸變薄,半個多小時後,井口的冰層終於被清理乾淨,露出了下麵漆黑的井口,隱約能聽到井底傳來的水聲。
“好了,先到這裡,剩下的化凍工作慢慢做,彆著急。”
王玥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雖然寒風刺骨,但剛才的勞作讓她渾身發熱。
“小張,你留下盯著,每隔半小時澆一次熱水,其他人跟我去測量水塔位置的尺寸,爭取今天把設計圖趕出來。”
眾人應了一聲,各自分工忙碌起來,老水井旁的空地很快又恢複了秩序。
與此同時,在農場東側的一號大棚內,李玉芳正蹲在生菜田旁,手裡拿著一把小尺子,仔細測量著生菜的高度。
翠綠的生菜已經長出了四片真葉,葉片舒展,莖稈粗壯。
她用尺子量了一下,最高的一株已經有十五厘米高,而這距離播種才剛過去六天。
“照這個速度,再過八天就能收獲了,比正常生長周期快了一半還多。”
李玉芳自言自語地說著,從口袋裡掏出筆記本,將測量的數據記錄下來、
“葉片厚度正常,顏色鮮亮,沒有病蟲害,看來這異常生長確實沒影響作物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