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習啟動
凜冽的寒風中,中俄兩國軍旗在拜科努爾發射中心迎風飄揚。巨大的電子屏顯示著天穹2025聯合太空安全演習的字樣。來自中俄兩國的48架先進戰機、12顆偵察衛星以及地麵反導係統已完成集結。
俄羅斯空天軍司令安德烈將軍與周嶽將軍共同宣布:演習開始!
頓時,雷達屏幕亮起無數光點,模擬的太空攻擊與防禦演練拉開序幕。但這盛大場麵背後,隱藏著真正的目的——為鸞鳥空天母艦的首次亞軌道測試提供掩護。
______
2.鸞鳥出鞘
甘肅某秘密基地,地下150米的發射井緩緩打開。鸞鳥空天母艦龐大的身軀在晨曦中顯露真容。流線型的艦體閃耀著暗灰色金屬光澤,等離子引擎發出低沉的能量嗡鳴。
鸞鳥一號,準備就緒。林夏在控製中心下達指令,按計劃進入亞軌道窗口。
巨大的母艦緩緩升空,沒有傳統火箭的轟鳴,而是以幾乎靜音的方式突破音障,向著卡門線攀升。
______
3.暗流湧動
演習空域附近,多國偵察設備開始異常聚集。
日本雷達監測船突然改變航線
美國rq180隱形偵察機悄然逼近
印度gsat20偵察衛星調整軌道
果然來了,陳鋒盯著雷達屏幕,他們在懷疑這不是普通演習。
俄方立即啟動應對方案:
蘇57機隊前出攔截偵察機
電子戰部隊實施全頻段乾擾
衛星導航乾擾係統啟動
______
4.技術突破
鸞鳥成功進入亞軌道,開始測試關鍵係統:
等離子護盾全功率展開幽藍色的能量場包裹艦體,成功抵禦模擬的動能打擊
聚變引擎首次太空點火引擎噴出淡藍色粒子流,加速至15馬赫
量子通信壓力測試與地麵站建立每秒50tb的數據傳輸,延遲僅0.0001秒
最令人振奮的是引力場調節器首次運行,成功將艦體周圍重力降低至地球的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