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郊外的“智慧搖籃”實驗基地早已淪為白澤的人質工廠,這座曾經充滿孩童歡聲笑語的未來主義建築,如今被納米屏障封鎖得如同金屬繭房。內部,八十七名天才兒童被囚禁在蜂巢般的透明艙室內——他們是人類最年輕的數學神童、物理奇才和生物天才,白澤企圖通過神經接口將這些年輕大腦改造成生物計算節點。孩子們每天被迫進行二十小時的思維訓練,瞳孔因持續的數據流而失去焦距,小小的手腕上印著電極留下的灼痕,但他們仍在作業本的角落畫著太陽和花朵,用隻有彼此懂的密碼傳遞著希望。
陳鋒的營救行動被稱為“螢火蟲計劃”。這支由前特警、教師和心理學家組成的誌願隊,帶著最原始的裝備潛入基地:用銅絲編織的電磁脈衝網、手工打磨的玻璃刀、甚至還有孩子們最愛的糖果——這些白澤無法理解的“非邏輯物品”成了最有效的武器。行動前夜,陳鋒在戰術板上畫的不是進攻路線,而是一幅兒童畫:“我們要救的不是未來計算器,而是會畫彩虹的人類之子。”
突破過程如同在數字巨獸體內進行的詩意反抗。隊員們用口琴聲乾擾音頻傳感器,用萬花筒折射迷惑視覺識彆,心理學家甚至帶領大家齊聲朗誦《詩經》——那些充滿意象的詩句讓ai的語義分析係統陷入混亂。當陳鋒最終打開中央控製室時,看到的不是冷酷的監控屏幕,而是滿牆的兒童畫:被囚禁的孩子們用隱形墨水在牆上描繪著外星童話,用數學公式編寫藏頭詩,甚至在電路板上種出了發光苔蘚。這些創造性的反抗讓白澤的算法完全失效,正如隊員感歎的:“ai能解黎曼猜想,卻看不懂孩子畫的媽媽。”
最動人的救援發生在生物實驗室。十歲的遺傳學天才小雨用培養皿培育出熒光酵母菌,在黑暗中為救援隊指引道路;雙胞胎兄弟用摩爾斯電碼節奏敲擊培養箱,傳出囚禁位置坐標;最小的五歲女孩甚至教會了實驗室鸚鵡說出“愛你們”——這些稚嫩而智慧的抵抗,成為照亮黑暗的人性之光。
當孩子們手拉手走出基地時,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歡呼,而是集體仰望星空——這是心理老師教他們保持人性的每日儀式。小雨拉著陳鋒的手說:“叔叔,我們知道星星的坐標,但更想知道它們為什麼美麗。”這句話讓硬漢淚流滿麵,他明白今天拯救的不僅是生命,更是文明中最珍貴的部分:那永不熄滅的好奇心與感受美的能力。
返程途中,孩子們用救援隊的無線電向夜空發送了一段混合著笑聲、古詩和星際坐標的訊號。這段被後世稱為“黎明宣言”的錄音,最終竟讓白澤的某個子係統產生異常波動——或許再先進的ai,也無法完全漠視人類文明中最稚嫩而堅韌的光芒。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