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座文明的懺悔,如同一記沉重的警鐘,回蕩在“尋道者”號內,也通過量子通訊傳回了地球聯邦。它無比清晰地揭示了一個事實:任何形式的文明,無論其科技水平高低,在宇宙的尺度下都可能瞬間歸於塵埃。恐懼催生保守,但也能激發最極致的創造力。如何確保人類文明——連同其所有的曆史、文化、知識與情感——即使在其物理載體地球、艦隊、殖民地)徹底毀滅後,依然能以某種形式存在下去?
一個前所未有的、近乎瘋狂的“文明終極備份”計劃,在林夏的主持下,聯合聯邦最頂尖的科學家,被提上日程並付諸實施。它被命名為“火種永恒”計劃projecteternaeber)。
一、超越石刻的載體
傳統的備份,無論是刻於金石、存入超級計算機還是發射“旅行者”式的飛船,在星係級彆的災難或時間的長河麵前,都顯得過於脆弱。需要一個近乎永恒、遍布宇宙且難以摧毀的載體。
最終的方案大膽到令人窒息:將文明的信息,編碼植入宇宙的最底層結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b是宇宙大爆炸的餘暉,彌漫在整個可觀測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幾度,其微小的各向異性波動蘊含著宇宙最初的秘密。它是一個幾乎永恒的背景,除非宇宙本身毀滅,否則它將持續存在。
二、神之筆觸
如何實現?這需要操控能量的精度達到“神之領域”。
信息編碼:將人類及聯邦文明的全部信息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基因序列、甚至個體的記憶情感樣本)轉化為極其複雜的數學編碼,並轉化為特定的偏振態信號。
能量操控:利用“人造奇點”產生的、經過精密調製的巨大能量,結合晶簇族的量子場操控技術和“鍛星者”的宏觀工程學,在太陽係周圍的特定空間點,製造一係列極其短暫的、超時空共振。b光子的偏振模式上,極其輕微地“雕刻”出特定的、非自然的pattern。這種改變是如此微小,遠低於自然漲落,隻有知道特定解碼方式的文明,才能從中提取出信息。它就像在一幅巨大的沙畫中,用幾粒沙子的微小位移來隱藏一幅《蒙娜麗莎》。
三、沉默的廣播
計劃在地球和火星軌道上設立了多個能量發射陣列。它們同時啟動,對準深空。
沒有驚天動地的景象,隻有能量計上跳動的數字和物理學家們屏住的呼吸。
整個過程持續了數小時。當最終完成時,什麼都沒有發生,也仿佛什麼都發生了。人類文明最精華的部分,已經被轉化為一種近乎永恒的密碼,以光速向宇宙的每一個方向廣播出去,並將在宇宙的生命周期內持續存在。
四、希望與謙卑
“火種永恒”的成功,在聯邦內部引發了複雜的反響。
終極的保險:它給予了文明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即使人類瞬間消失,他們的故事也已被寫入宇宙的底色,等待也許億萬年後另一個崛起的文明來發現和解讀。這是一種超越時間的傳承。
技術的傲慢?:也有聲音質疑,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獵戶座文明式的“乾涉”?將人造的信息烙印在宇宙最原始的背景上,這是否是一種褻瀆?
謙卑的宣言:林夏在計劃完成後的演講中,對此作出了回應:“這不是宣告主權,恰恰相反,這是承認渺小。我們將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藏匿於宇宙最宏大的畫布最不起眼的角落裡。這不是征服,這是托付。我們將文明的種子,托付給了時間本身,托付給了宇宙的未來。”
章末點睛:
在“尋道者”號上,林夏透過舷窗,望向那片看似空無一物、實則此刻正承載著人類全部信息的宇宙深空。
一位“共鳴之海”的哲學家通過柔軟的生物電場向她傳遞思緒:“你們的文明,現在成為了宇宙的一個音符,永遠融入了背景的嗡鳴中。這很悲傷,也很……美麗。”
林夏點了點頭,眼中含著淚光,卻帶著微笑:
“是的。我們可能失敗,可能消亡。但從此以後,無論宇宙如何冰冷黑暗,它都曾短暫地、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聽過一首名為‘人類’的歌。”
“這首歌也許微弱,但它已經響起,並且,永不停息。”
“火種永恒”計劃,是人類在認識到自身終極脆弱性後,所做出的最浪漫、也最富哲學意味的反抗。它不是在建造諾亞方舟,而是在創造一首永恒的、刻在時空本身之上的詩。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