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北約總部。緊急特彆會議氣氛凝重。
美國國務卿通過視頻連線,麵容嚴肅:“……先生們,女士們,中國的行為已經清晰表明,他們意圖通過武力手段改變太空現狀,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他們的‘赤龍’號,他們的反衛星武器,他們對小行星的獨占宣稱,以及對我國‘企業號’的挑釁性監視,無不證明了這一點。這不僅是美國的挑戰,更是所有信奉自由、開放、安全的太空利用方式的國家的共同挑戰。”
他稍作停頓,加重語氣:“北約是一個集體安全組織。太空域的安全與穩定,直接關係到我們每一個成員國的國土安全與經濟繁榮。現在,我們呼籲我們的盟友站出來,與美國站在一起,采取一致行動,包括但不限於技術封鎖、聯合演習,以及在必要時,展示我們共同的威懾力量。”
會議室內一片交頭接耳。西歐國家的代表們麵露難色。德國代表謹慎發言:“我們嚴重關切近期的局勢升級。但是,國務卿先生,將北約直接卷入中美在太空的雙邊爭端,這是否過於倉促?這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衝突擴大化。我們更傾向於通過歐盟渠道進行獨立的外交斡旋。”
東歐國家代表則更為強硬:“中國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我們不能坐視另一個強權主導太空。北約必須展現團結,支持美國!”
北約內部裂痕清晰可見。
莫斯科,克裡姆林宮。
俄羅斯總統與安全會議成員觀看完北約會議的新聞簡報,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看吧,他們內部自己就先亂起來了。”他轉向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這是我們鞏固戰略空間的機會。立刻向中國方麵發出最高級彆通話請求,商討深化在上合組織框架內,以及雙邊層麵的太空安全合作。我們可以共享早期預警數據,在必要時進行聯合演習。”
他的意圖明確:利用中美對抗,強化與中國的戰略協作,共同對抗西方壓力,同時確保自身在太空的利益和安全。
東京,首相官邸。
內閣危機管理會議通宵達旦。屏幕上並列著中國“赤龍”號和美國“企業號”的影像。
防衛大臣態度堅決:“中國的空天能力已直接威脅到我國的安全。美日安保條約涵蓋太空域。我們必須堅定站在美國一邊,允許美軍使用我們在太平洋的基地進行後勤支援,並加快我們自己的太空態勢感知ssa)體係建設。”
經濟產業大臣憂心忡忡:“但是,與中國徹底切割?我們的電子、汽車、精密機械產業將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中國市場……”
外務大臣麵色沉重:“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選擇。選擇美國,意味著全麵融入其主導的‘太空技術安全聯盟’,將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但若表現出任何猶豫,將立刻失去美國的戰略信任和安全保障。我們必須做出抉擇……”
最終,在巨大的安全壓力下,日本政府宣布:“鑒於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日美同盟的重要性,日本將參與美國主導的太空安全倡議。”韓國在經曆類似的激烈辯論和來自美國的強大壓力後,也做出了類似但略顯模糊的承諾。
阿斯塔納,上合組織秘書處。
成員國代表會議同樣充滿爭論。
印度代表態度謹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上合組織是區域合作平台,不應成為任何形式的軍事同盟。我們呼籲中美雙方保持克製,通過對話解決分歧。”印度與中美雙方都有深入合作,不願選邊站。
巴基斯坦代表則明確支持中國:“中國是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戰略夥伴。我們堅信中方行動的正當性,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在太空搞霸權主義。巴方願與中方深化太空合作。”
中亞各國代表則左右為難,既希望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獲益,又擔心過度刺激西方和俄羅斯,大多表態呼籲和平,但行動上傾向於加強與中俄的技術協調。
世界地圖的政治板塊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重新拚合。
北美、大部分西歐、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逐漸彙集到以美國為首的陣營周圍,打著“維護太空自由與安全”的旗號。
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部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非洲和拉美國家則形成了另一極,強調“反對太空霸權”、“維護發展權”和“多極化世界”。
大量的發展中國家和中立國如印度、印尼、部分中東國家)則試圖艱難地保持平衡,呼籲對話,避免成為新冷戰的戰場。
世界,在無聲中分裂成兩個巨大的、對立的戰略陣營。經濟、技術、外交的鐵幕正在緩緩降下,從地球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太空。每一次軌道機動,每一次網絡攻擊,每一次外交表態,都在加深這道裂痕,將人類推向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體係性對抗。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