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的釋放:
美軍“複仇者號”母艦腹部打開數個非標準的、仿佛生物腔道般的發射口。
成群的小型飛行器蜂擁而出,它們的外觀與傳統戰機截然不同:流線型但不對稱的機體,表麵覆蓋著類似幾丁質的暗色生物裝甲,裝甲接縫處隱約可見脈衝式的生物熒光,推進器噴口閃爍著不祥的幽綠色光芒。它們沒有座艙,整體更像某種巨大的、機械化的昆蟲或深海生物。tactics(蜂群戰術)死亡之舞:
這些“夢魘”戰機並非雜亂無章地衝鋒。它們通過某種生物神經感應網絡或量子糾纏通信保持瞬間同步,形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集群意識。
它們的行為模式令人頭皮發麻:
超機動性:能做出遠超人體承受極限和傳統空氣太空動力學理論的機動動作,如瞬間的直角轉彎、毫無征兆的急停、詭異的螺旋翻滾,仿佛完全無視慣性。
協同攻擊:它們並非單打獨鬥。一部分戰機以自殺式撞擊吸引近防火力,另一部分則趁機貼近,從極刁鑽的角度發動攻擊。它們能瞬間散開躲避麵積殺傷,又能迅速聚攏集中打擊一點。
自適應學習:它們似乎在戰鬥中學習。中國飛行員和防空係統操作員發現,同樣的戰術和射擊模式很快會失效,這些生物戰機會迅速找到應對方法。
“腐蝕”與“感染”:
“夢魘”戰機的攻擊方式同樣詭異:
生物等離子吐息:從機體前部的“口器”中噴射出粘稠的、高熱的綠色等離子團。這種等離子體似乎帶有腐蝕性,能迅速削弱戰艦裝甲,並對“相位偏移護盾”的能量節點產生乾擾和過載效應。
酸性穿刺彈:發射一種裝有強生物酸的穿刺彈頭,命中後並非劇烈爆炸,而是熔穿裝甲,向艦體內部噴射腐蝕液和可能存在的納米機械或生物汙染源。
“附著”與“鑽孔”:一些戰機直接撞擊艦體,用其機械附肢牢牢固定,然後開始用某種高能鑽頭或更強的酸液試圖鑽入艦體內部。
心理層麵的打擊:
與冰冷的機器作戰不同,麵對這些仿佛有生命、有惡意的生物機械造物,許多中國官兵產生了本能的厭惡和恐懼。
通訊頻道中充斥著緊張的呼喊:“它們又來了!打不中!”、“這東西在動!它在咬我的裝甲!”、“小心!它們會從下麵鑽過來!”
看到被酸性彈藥擊中的友艦裝甲如同被強酸腐蝕的金屬般冒著氣泡融化,或者被生物戰機附著鑽探的景象,對士氣是一種無形的打擊。
防禦係統的困境:
傳統的火控雷達和光學瞄準係統難以有效鎖定這些高速、不規則機動的小型目標。
近防炮cis)的彈幕往往被它們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躲過。
導彈的鎖定和引信起爆也麵臨困難,很多導彈被誘騙或在近距離被它們靈巧地避開。
“赤龍號”的護盾雖然能偏轉能量攻擊,但對這些試圖“貼臉”攻擊和鑽探的實體單位,防禦效果大打折扣。
慘重的代價:
數艘中國護衛艦和驅逐艦在“夢魘”機群的集中攻擊下受損嚴重。一艘“巡天級”護衛艦的引擎被多個酸性彈命中,動力喪失,開始緩慢旋轉漂離戰場。
另一艘驅逐艦的艦橋被生物等離子團直接命中,觀察窗被腐蝕熔穿,內部發生災難性後果。
即使是“赤龍號”,其外部傳感器陣列、通訊天線、部分近防炮位也遭到了這些“太空蝗蟲”的騷擾和破壞。
本章結尾:
中國艦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動局麵。前方是美軍主力艦隊的重火力轟擊,周圍是如同鬼魅般飛舞、撕咬的“夢魘”生物戰機群。“赤龍號”如同被狼群和獵人同時圍攻的巨獸,雖然護盾暫時頂住了獵人的子彈,卻被狼群不斷撕開傷口,消耗著體力與精力。如何應對這種非對稱的、令人不安的生物機械蜂群戰術,成為了中國指揮官們亟待解決的噩夢。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