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港口附近,一座看似普通的巨型倉儲式建築,背靠波濤洶湧的伊勢灣。這裡是三菱重工旗下最為隱秘的“先進係統集成中心”,對外宣稱進行新一代液化天然氣船模塊的研發與測試。然而,在地表之下,卻隱藏著真正的核心——一個深入地下近百米,規模堪比大型地下城市的絕密船塢。
船塢內部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昏暗潮濕,反而亮如白晝,空氣潔淨,恒溫恒濕。巨大的空間被合理劃分,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塢中央那已經初具規模的龐然大物——空天母艦“神嗣號”的骨架。與中美母艦那種強調威懾力的粗獷、厚重風格截然不同,“神嗣號”的骨架顯得異常“纖細”和“精巧”,更像是一具放大了無數倍的精密儀器內部結構,無數的線纜、管道和支撐梁以某種極具美感的方式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一種近乎偏執的秩序感。
項目總工程師,年近六旬、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的伊藤博文,正陪同防衛省裝備廳的視察官員走在高架參觀廊道上。他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自豪,介紹著日本選擇的技術路徑。
“中國和美國的思路,是‘大力出奇跡’。”伊藤指著全息投影上對比的三艦結構圖,“他們追求巨大的體積,以容納強大的武器、厚重的裝甲和充足的能源。這是力量的體現,但也意味著巨大的雷達反射截麵、高能耗和相對笨拙的機動性。”
“而‘神嗣號’,”伊藤的目光投向下方那具充滿未來感的骨架,“我們的哲學是‘一擊必殺’和‘隱於無形’。我們不追求全能,而是追求在特定領域的絕對優勢。”
第一,極致精度與高度自動化。
參觀隊伍經過一段正在組裝中的艦體模塊。隻見大量的工業機器人臂在預編程指令下,以微米級的精度進行焊接、鉚接和線路鋪設。工人數量稀少,他們更像是監督員和程序調整者,而非主要勞動力。
“我們從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汲取了精華。”伊藤解釋道,“全流程的自動化不僅保證了最高標準的質量一致性,極大減少了人為誤差,更關鍵的是,在戰損情況下,自動化維修機器人能夠快速響應,替代人力在危險環境下進行搶修,生存性和持續作戰能力遠超依賴人力的損管模式。”
第二,超導電磁推進係統scep)。
他們來到動力艙段區域。這裡沒有傳統聚變堆的龐大反應腔室印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組組被超低溫容器包裹的、結構極其複雜的超導線圈和電磁噴射口。
“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之一。”伊藤臉上難得地露出一絲笑意,“傳統熱核推進或離子推進,要麼噪音和熱信號顯著,要麼推力有限。我們的scep係統,在超導狀態下電阻幾乎為零,能量轉換效率極高,運行異常安靜,熱輻射信號比中美同級彆係統低一個數量級。這意味著‘神嗣號’在巡航狀態下極難被遠程探測,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隱蔽接敵和突然襲擊能力。”
第三,複合隱形材料“神隱”。
在材料測試區,一塊看似普通的深灰色裝甲板正在接受測試。能量武器模擬器射出的光束照射上去,大部分能量仿佛被“吸收”了一般,隻有極少部分反射。
“這不僅僅是傳統的雷達波吸收材料。”材料學負責人,一位年輕的女博士介紹道,“‘神隱’複合材料是納米級多層結構,能有效散射和吸收特定波段的雷達波。更關鍵的是,它對能量武器也有一定的偏轉和耗散效果。雖然不能完全抵擋主力艦級彆的粒子炮直射,但能顯著削弱其威力,並為點防禦係統爭取寶貴的反應時間。”
第四,ai輔助的無人機製導核心——“禦鏡”。
最後,他們抵達了艦橋下方的核心艙室。這裡正在安裝一組由特殊晶體材料構成的巨大處理器陣列,散發著幽幽的藍光。
“‘禦鏡’ai,取名自日本神話中的三神器之一‘八咫鏡’,寓意‘明察’與‘鏡像’。”伊藤的語氣帶著敬畏,“它並非完全自主開火的‘殺人ai’,而是一個極其高效的戰術輔助和決策支持係統。它的核心能力在於,能同時處理數千個空中目標包括友方和敵方單位、彈藥、碎片)的數據,進行毫秒級的軌跡預測和威脅排序,並最優化的指揮我方的無人機群——‘隼鳥’和‘影武者’——進行協同作戰。”
他調出一段模擬動畫:無數小型“隼鳥”無人機在“禦鏡”的指揮下,如同擁有集體意識的蜂群,以令人眼花繚亂的軌跡進行協同電子乾擾、飽和攻擊和自殺式攔截,而少數“影武者”則伺機發動致命一擊。“我們的戰術核心,不是艦炮的對決,而是無人機群的智能化、網絡化狼群戰術。‘神嗣號’本身,是蜂巢的女王,是指揮的大腦,而非衝鋒的武士。”
視察結束,官員們沉默不語,但眼中都閃爍著興奮與震撼的光芒。他們看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技術道路,一條充分發揮了日本工業優勢的道路——不追求體量的碾壓,而是追求極致的效率、隱蔽和智能。
伊藤博文最後望向那日益成型的巨艦,輕聲自語,仿佛也是在提醒所有在場的人:
“當巨獸們還在依靠蠻力互相衝撞時,我們要做的,是成為那條精準刺入他們心臟的毒蛇。這就是‘技術立國’賦予我們的,‘八岐’的獠牙。”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