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轉移軌道,一片繁忙但通常秩序井然的太空高速公路。一艘中國“嫦娥級”無人貨運飛船“玉兔七號”,正滿載著為“廣寒宮”月球基地提供的生命維持物資、科研設備和替換零件,沿著精確計算的霍曼轉移軌道,平穩地駛向月球。
飛船由高度自動化的係統控製,僅由地麵控製中心進行遠程監控和偶爾的軌道微調。這是一次例行公事的運輸任務,在過去的數年裡,類似的航行已進行了上百次,從未出現過重大紕漏。
然而,今天的情況不同。
在“玉兔七號”飛行至軌道中段,一個相對空曠的區域時,地麵控製中心的遙測數據屏上,突然出現了一陣劇烈的、毫無征兆的波動。
“報告!‘玉兔七號’導航信號受到強烈未知乾擾!gps和北鬥信號信噪比急劇下降,星圖定位係統出現偏移!”監控員的聲音帶著驚愕。
“嘗試切換備用導航模式!啟動光學自主導航係統!”控製中心主任立刻下令。
但乾擾似乎具有針對性,備用係統也受到了影響。更糟糕的是,“玉兔七號”的自動駕駛係統在強乾擾下,似乎產生了誤判,開始執行一個非預設的軌道修正機動。
“指令響應異常!我們正在失去對飛船的精確控製!”
就在地麵工程師全力搶修,試圖重新建立穩定控製和糾正航向的短短幾分鐘內,“玉兔七號”已經偏離了安全航道數百米。而就在其新的、不受控製的航跡前方,一顆早已報廢多年、被列為太空垃圾的日本舊氣象衛星“向日葵三號”,正沿著其固定的軌道緩緩飄過。
一切發生得太快。儘管地麵控製中心發出了緊急避撞指令,但為時已晚。
“玉兔七號”的側翼太陽能板,與“向日葵三號”鏽跡斑斑的主體結構發生了輕微的、但足以被傳感器記錄的刮蹭。
撞擊並不猛烈,沒有導致災難性後果,但“玉兔七號”的太陽能板部分受損,電力輸出下降,姿態也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這次“意外”的發生,本身就充滿了詭異。
幾乎在撞擊發生後的瞬間,未等中方做出任何反應和說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外交部門,就在全球各大媒體和外交渠道上,搶先發布了經過精心剪輯的視頻和聲明。
視頻畫麵來自“向日葵三號”殘骸上可能仍能工作的老舊攝像頭,角度刁鑽,顯示中國的貨運飛船“魯莽”地、幾乎是“主動”地撞向了“靜止”的日本衛星。聲明措辭嚴厲,指責中方“嚴重違反太空交通規則”,“對太空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並要求中方“立即解釋並承擔責任”。
消息傳出,國際輿論一片嘩然。
在中國空天軍“天宮”指揮中心,高級將領和技術專家們看著日方公布的視頻和聲明,臉色鐵青。
“這是陰謀!”一位技術專家憤怒地拍案而起,“乾擾源的特征分析結果出來了,具有明顯的、與‘神嗣號’電子戰係統相似的技術指紋!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電子攻擊!”
另一位戰略分析員冷靜地補充:“對方選擇的目標、時機和後續輿論操作,都恰到好處。報廢衛星沒有價值,撞了白撞;發生在公海軌道,難以直接歸責;利用老舊衛星的視角,扭曲事實,搶占道德製高點。這根本不是意外,這是一次標準的、教科書式的灰色地帶試探。”
指揮中心內氣氛凝重。所有人都明白,日方的目的有多重:
測試中國空天力量的態勢感知和應急反應能力。
試探中國在遭遇此類“非致命”挑釁時的底線和應對策略是強硬反擊,還是克製應對?)。
在國際上抹黑中國形象,將中國塑造為“太空規則破壞者”。
為未來可能更激烈的行動,進行鋪墊和熱身。
“他們想看看,被激怒的巨龍會如何反應。”司令員凝視著屏幕上“玉兔七號”傳回的受損部位圖像,聲音低沉而冰冷,“沉默會被視為軟弱,過激反應則可能落入他們設下的更大圈套。”
他沉思片刻,下達指令:
“第一,立刻向國際社會公布我們掌握的、關於此次事件遭受惡意電子乾擾的完整技術證據鏈,揭露事件真相!”
“第二,外交部門強勢回應,嚴厲駁斥日方不實指控,並反訴其進行危險的空間電子攻擊行為,要求其立即停止並道歉!”
“第三,命令‘赤龍號’特混編隊,前出至事件空域附近,進行‘護航和保障我航天器安全’的演習,展示我們的存在和決心!”
“第四,技術部門立刻研發並部署針對此類新型空間電子乾擾的反製措施,絕不允許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命令被迅速執行。一場圍繞真相、輿論和戰略意誌的無聲較量,在茫茫太空和地球上的外交戰場同時展開。日方的試探,如同一顆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它成功地觸動了中國的神經,但也讓中國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個新對手的狡詐與危險。這場危險的試探,讓本就緊張的太空格局,變得更加波詭雲譎。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