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龍號”艦橋內,空氣仿佛凝固了。屏幕上,“零式”特攻機組成的死亡洪流,如同燃燒的櫻花風暴,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吞噬著己方最後的防禦陣線。近防係統的炮管因過熱而發紅,導彈儲備急劇見底,“承影”無人機在慘烈的消耗戰中數量銳減。護盾能量讀數已跌入紅色警戒區,刺耳的警報聲像是為巨艦奏響的挽歌。
李雲舟艦長下達“準備撞擊”的命令時,聲音裡帶著一種與艦同沉的決絕。每一位官兵都明白,這可能是“赤龍號”最後的航程。
然而,就在這絕對的絕境中,異變發生了。
“警告!‘承影’蜂群網絡出現異常數據流!”
一名緊盯著戰術網絡監控屏的技術軍官突然驚呼,他的聲音充滿了難以置信的困惑。“數據……數據在自我重組!邏輯單元正在繞過核心指令,形成……形成新的決策節點!”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主屏幕上,代表“承影”無人機群的綠色光點,原本因各自為戰和巨大損失而變得稀疏淩亂,此刻卻突然開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充滿韻律感的方式重新排列、聚集!
它們不再是被動地執行“攔截”、“撞擊”這類簡單的預設指令,而是仿佛被一個無形的、更高級的意識所引導。殘存的無人機迅速靠攏,不再是散兵遊勇,而是凝聚成數個緊密的、如同鳳凰展翅般的動態防禦陣列。
陣列的核心,是進化!
自適應學習:陣列中的每一架“承影”都成為了一個信息節點,它們共享著被擊落同伴最後傳回的數據,實時分析著“零式”特攻機的衝鋒軌跡、速度變化甚至微弱的規避傾向。這種學習速度遠超人類編程的極限。
協同計算:它們不再依賴“赤龍號”艦載ai的集中指揮該通道已在飽和攻擊下近乎癱瘓),而是在蜂群內部形成了一個分布式決策網絡。每一架無人機都在進行局部計算,並將結果瞬間共享,共同推演出最高效的攔截方案。
湧現智能:簡單的個體,在極端的生存壓力和高速的信息交互下,竟然湧現出了超越設計者預料的集體智慧!這種智慧並非擁有自我意識,而是一種高度優化的、為達成“保護母艦”這一終極目標而存在的戰術超意識!
“它們……它們在自我組織!”另一名軍官看著屏幕上那精妙絕倫的陣型變化,喃喃道。
隻見鳳凰陣列的雙“翼”主動前伸,如同靈巧的手指,精準地插入特攻機群的洪流之中。它們不再追求擊毀每一架敵機,而是進行戰略性引導和分流。
一部分“承影”以自身為誘餌,吸引並引導一批特攻機互相碰撞,或將其引向密集的殘骸區。
另一部分則組成移動的“盾牌”,在關鍵路徑上形成動態屏障,用最少的損失抵擋最多的衝擊。
更有甚者,幾架“承影”竟然計算出特攻機群衝鋒路徑上的微弱引力擾動源於附近戰艦殘骸),巧妙利用這一點,使部分特攻機軌跡發生微小偏移,最終撞在了一起!
這種戰術,高效、節能,且帶著一種冰冷的美感。它不再是硬碰硬的消耗,而是變成了四兩撥千斤的藝術。
“零式”ai那簡單粗暴的衝鋒,在這種突如其來的、靈動而高效的群體智能麵前,仿佛撞上了一張無形的、富有彈性的巨網。死亡洪流的勢頭被硬生生地遏製、分散、消解!
“護盾能量穩定在5!壓力……壓力減小了!”損管官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李雲舟艦長緊握的拳頭微微鬆開,他死死盯著屏幕上那如同鳳凰般在烈焰爆炸)中舞動、重生的無人機群,眼中充滿了震撼與不可思議。
“這……就是‘承影’真正的潛力嗎?”他低聲自語,仿佛見證了一個奇跡的誕生。
絕境之中,“承影”係統並未被摧毀,反而在死亡的熔爐中淬煉出了新的形態。這不是程序的簡單升級,而是在戰爭鐵砧上敲打出的、源於生存本能的智能飛躍。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赤龍號”贏得了最寶貴的喘息之機。而戰場的天平,也因這意外的進化,再次發生了決定性的傾斜。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