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喧囂終於沉寂下來。粒子炮的怒吼、導彈的尖嘯、引擎的轟鳴,都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絕對的、令人窒息的寂靜。這寂靜,比任何聲音都更能訴說戰爭的殘酷。
軌道的墳場。
在近月軌道上,戰鬥的空域此刻變成了一片巨大的、漂浮著的鋼鐵墳墓。
曾經威風凜凜的“神嗣號”空天母艦,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極其廣闊、仍在緩慢擴散的碎片雲。巨大的艦體裝甲板扭曲成奇形怪狀的抽象雕塑,斷裂的龍骨如同巨獸的屍骸,大大小小的零件、管線、儀器殘骸,在引力的作用下,沿著雜亂的軌道靜靜地漂浮、旋轉。一些碎片上,還殘留著日軍旭日旗的斑駁印記,無聲地訴說著它們曾經的歸屬。偶爾,還有未完全耗儘的能量電池發生小小的殉爆,在黑暗中閃起一團轉瞬即逝的火光,如同鬼火。
中國方麵,“天宮”號空間站的殘骸依舊懸浮在原處,巨大的太陽能板支離破碎,主體結構上被撕裂的傷口觸目驚心,它是這場侵略最早的受害者,也是不屈的見證者。幾艘為保衛“赤龍號”而戰沉的“巡天級”護衛艦和“翼龍級”偵察機的殘骸,也散布在戰場各處,它們與敵艦的碎片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這場慘烈空戰的墓誌銘。
更多的,是數不清的、更細小的碎片——艦載機的殘翼、導彈的彈片、被擊毀的無人機粉末……它們形成了一片危險的金屬塵埃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對航行於此的航天器構成威脅。
月麵的傷痕。
鏡頭下移,投向月球表麵,那片本應隻有隕石坑和月塵的古老土地,如今也布滿了新的、人為的創傷。
“廣寒宮”基地周圍,日軍留下的進攻陣地一片狼藉。被擊毀的月球坦克癱倒在月壤中,炮塔歪斜;臨時構築的工事被炮火掀翻,露出下麵的沙土;各種裝備的殘骸和生活垃圾四處散落。
更遠處,日軍“玄武”後勤基地的舊址,如今隻剩下一個巨大的、邊緣呈琉璃化的撞擊坑和周圍被衝擊波掃平的廢墟。“定海神針”的驚天一擊,將這裡徹底從月球表麵抹去,隻留下一個無聲的、展示著絕對力量的傷疤。
在月球背麵的“月讀”基地,雖然主體結構尚存,但內部已是一片死寂。被“龍牙”小隊擊斃的日軍士兵屍體已被收斂,但戰鬥留下的彈孔、爆炸痕跡和乾涸的血跡,依然彌漫著死亡的氣息。
寂靜的代價。
在這片死寂的廢墟中,偶爾會有一些物體,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存在過的生命。
一件漂浮的宇航服,麵罩內漆黑一片,不知其主人是誰,又飄向何方。
一張從破損的艙室中飄出的、已經皺巴巴的家庭照片,照片上笑容燦爛的孩子,永遠失去了他的父親或母親。
一本被燒焦了一半的紙質工作日誌,上麵的字跡依稀可辨,記錄著某個工程師對某個技術難題的思考,他的思考,隨他一同逝去了。
“赤龍號”的凝視。
傷痕累累但依舊巍峨的“赤龍號”,靜靜地懸浮在戰場邊緣。艦體上,被“零式”特攻機撞出的凹坑、被粒子炮擦過的焦痕、以及近防係統過熱留下的印記,清晰可見。它如同一位經曆血戰、疲憊不堪的巨人,默默地巡視著這片由它參與創造的廢墟。
艦橋內,李雲舟艦長和官兵們透過巨大的觀測窗,望著眼前的景象,無人說話。勝利的喜悅早已被這沉重的現實所衝淡。他們看到的不是戰果,而是代價。是人類智慧與工業的結晶化為烏有的代價,是無數生命悄然消逝的代價。
和平的珍貴。
這無言的廢墟,是對戰爭最直接、最深刻的控訴。它冰冷地提醒著每一個看到它的人: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常態,而是需要以巨大的犧牲和警惕去扞衛的、無比珍貴的狀態。這片星空和這片土地,本應是人類探索未知、邁向未來的跳板,卻一度成為了自相殘殺的戰場。
廢墟,是戰爭的句號,也應是和平的起點。如何清理這片廢墟,如何讓這樣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留給生者,更是留給整個人類文明的,一道沉重而迫切的課題。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