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洋的邊緣,一片新平整出的月壤廣場上,萬籟俱寂。地球如同一顆藍寶石,懸掛在漆黑的穹頂。這裡,遠離了曾經的戰場硝煙,即將舉行一場超越國籍、隻為生命的儀式。
寂靜的廣場。
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由取自月球的鈦鐵礦和玄武岩熔鑄而成的方尖碑。碑體呈深灰色,表麵經過拋光,在遙遠的太陽光下,反射著柔和而永恒的光澤。碑體造型簡潔、挺拔,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唯有莊重與肅穆。這就是“月海和平紀念碑”。
無名的名冊。
紀念碑的正麵,沒有勝利的歡呼,沒有征服的宣言,隻有一行用中文、英文、以及犧牲者所屬國家文字鐫刻的銘文:
“紀念為探索這片星空而獻出生命的所有勇者。
他們的犧牲,警示我們和平的珍貴。
願星辰接納他們的靈魂,願後世銘記他們的奉獻。”
紀念碑的背麵,以及環繞碑基的弧形黑色拋光花崗岩牆上,則用激光精密刻印著密密麻麻的名字。這些名字,按犧牲時間順序排列,不分國籍,不分陣營:
有在“天宮”號空間站最初遇襲時,堅守崗位直至殉職的中國宇航員。
有在“赤龍號”與“神嗣號”慘烈對決中,隨艦沉沒的雙方官兵。
有在月球表麵爭奪戰中陣亡的所有陸戰隊員。
甚至包括了那些在“神嗣號”上,隨著戰艦玉碎而湮滅的日軍飛行員和船員。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一個家庭的悲痛,一段被戰爭中斷的人生。
凝固的儀式。
此時,廣場上靜靜地站立著數排身影。他們是在月的中國空天軍官兵、科研人員代表,以及——經過嚴格安保程序、被臨時允許離開“月讀”基地看管區域的日軍被俘高級軍官代表。雙方都身著正式的宇航服或製服,神情肅穆。
沒有國旗飄揚,沒有軍樂奏響。隻有在真空中絕對的寂靜。
中方最高指揮官楊銳上校,向前一步,將一個月球岩石雕刻的花環,輕輕放置在碑座前。花環在失重環境下,靜靜地懸浮在基座上方幾厘米處。
隨後,一名日軍大佐在確認其無威脅行為後),也代表日方俘虜,邁著沉重的步伐上前,將一塊從“神嗣號”殘骸中帶回的、經過處理的金屬片,作為祭品,置於碑前。他對著紀念碑,深深地鞠躬,良久沒有起身。
在場的所有人,無論來自何方,都低下了頭,進行無聲的默哀。
在這一刻,國籍、恩怨、勝敗,似乎都模糊了。他們共同麵對的,是生命的逝去,是戰爭的殘酷,是人類在邁向星空過程中所付出的慘痛代價。紀念碑像一位沉默的史官,記錄下這一切。
地球的凝視。
儀式通過量子通訊,實時傳回了地球。在北京、在東京、在華盛頓、在莫斯科……無數人通過屏幕觀看了這一幕。許多人落下了眼淚。犧牲者的家屬們,看到親人的名字被永恒地鐫刻在另一個星球上,心中湧起的是難以言喻的複雜情感——有悲傷,有驕傲,也有著一絲慰藉。
各國領導人也都發表了簡短講話,對犧牲者表示哀悼,並重申對太空和平的承諾。
永恒的警示。
儀式結束,人群默默散去。巨大的紀念碑獨自矗立在荒涼的月麵上,與地球遙遙相望。它將永遠留在那裡,經受著宇宙射線的洗禮和微隕石的敲擊,字跡也許會隨著億萬年的時光慢慢變得模糊,但它所承載的記憶與警示,將融入人類文明的曆史長河。
每當有新的宇航員抵達月球,他們都會被帶來這裡,瞻仰這座紀念碑。它無聲地訴說著:探索的道路充滿艱險,但絕不能讓貪婪和仇恨玷汙了星辰的光芒。未來的路,應該用合作與智慧去鋪就,而不是用鮮血與淚水去浸染。
青史銘刻,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銘記教訓,讓逝去的生命賦予生者前行的力量與方向。這座寂靜的紀念碑,成為了月球上最沉重,也最寶貴的遺產。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