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號”傳回的“突破七號”信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地球上激起了滔天巨浪。全球的恐慌、興奮、懷疑和期待交織在一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然而,就在各國政府、軍方和科學界還在為如何應對這首次“異種接觸”而激烈辯論、甚至近乎癱瘓時,事態本身卻出現了新的、更令人困惑的發展。
一、宇宙來電
在“偵察者二號”信號消失後的第七十二小時,“軒轅號”的深空監聽陣列,再次捕捉到了一個來自同一片異常引力區域的信號。這一次,信號不再是破碎的“臨終遺言”,而是穩定、持續、且極具規律性的脈衝序列。
它極其簡潔,由不同間隔和強度的能量脈衝構成,在長達數小時的傳輸中,不斷重複著同一個基礎模式。
“不是自然輻射,絕對不是!”埃琳娜·沃森博士盯著頻譜分析儀,聲音因激動而沙啞,“這是高度結構化的信息流!它在……重複廣播!”
最令人震驚的是,信號的編碼方式,並非人類已知的任何一種通訊協議,但其基礎結構,卻指向了宇宙中最通用的語言——數學。
二、質數之語
信號的開頭,是一串清晰的質數序列:2,3,5,7,11,13……緊接著,是基本的算術運算符號的抽象表達,然後是幾何圖形如勾股定理)的數學描述。
“他們在用數學打招呼!”全球聯合破譯中心的科學家們幾乎要歡呼起來。這似乎印證了最樂觀的猜想:對方擁有智慧,並且試圖用一種最基礎、最可能被理解的方式,建立溝通的橋梁。這像是……善意的橄欖枝?
然而,信號的後續部分,迅速將這種樂觀情緒擊得粉碎。
在建立了基本的“數學語法”後,信號內容開始變得複雜和晦澀。它開始描述極其抽象的拓撲結構,推演複雜的非線性方程,甚至涉及了人類數學尚未完全掌握的、關於高維空間和引力本質的深奧概念。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信號的間歇期,會插入一段極其短暫但能量級極高的脈衝。這段脈衝不攜帶任何明顯的數學信息,反而更像是一種……物理狀態的直接描述——一種人類儀器無法完全解析,但能感受到其蘊含的、近乎恐怖的引力場強度和空間曲率。
三、全球大辯論
這段“宇宙來電”的內容被實時共享給地球的全球智庫。頃刻間,一場席卷全球的大辯論爆發了:
“接觸派”重燃希望:他們認為,對方主動使用數學語言,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善意證明。後麵的複雜數學,可能是對方文明的知識分享,是“見麵禮”。那高能脈衝,或許隻是對方展示其能量形態或生存環境,並非威脅。他們主張立即組織最頂尖的數學家進行“對話”,並嘗試用類似的數學語言回複。
“警示派”憂心忡忡:他們指出,數學是工具,既可用來表達友好,也可用來描述毀滅。對方展示的數學水平遠高於人類,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那高能脈衝,更像是在亮出肌肉,警告人類不要輕舉妄動。這整套信息,可能不是一個友好的“你好”,而是一個冰冷的最後通牒或領地聲明:“我們的能力如此,我們的領域在此,越界者死。”
“不可知論派”保持極度謹慎:他們強調,用人類的思維去揣測完全異質的文明是危險的。對方的邏輯、道德體係可能與我們截然不同。所謂的“數學語言”,可能隻是它們的一種本能行為,或者是對捕獲的“偵察者二號”數據進行分析後,模仿出來的一種試探。其背後是善意、惡意,還是完全無關於善惡的另一種動機,根本無法判斷。
四、中國的抉擇
在“天宮”指揮中心,中國的決策層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是回應,還是沉默?回應的內容是什麼?是表達和平,還是展示力量?
經過徹夜不眠的研討,基於對“黑暗森林”法則的深刻敬畏和對自身責任的認知,中國提出了被大多數國家最終接受的“三步走”策略:
謹慎回應:以全球科學界的名義,發送一段極其簡潔的數學序列回複。內容僅限於確認收到信息,並重複對方發送過的部分基礎數學定理,以示“我們收到了,並且能理解基礎部分”。絕不透露任何關於人類文明位置、技術水平、社會結構的信息。
持續觀察:動用所有深空觀測設備,嚴密監控奧爾特雲那個區域的一切物理變化,尋找對方除了信號以外的任何活動跡象如艦船移動、能量聚集等)。
加速自強:將此次接觸視為最高級彆的警示,全麵加速“軒轅號”的防禦升級計劃、地球的軌道防禦係統建設以及“文明火種”備份計劃。無論對方意圖如何,增強自身生存能力是第一要務。
五、沉默的等待
回複信號以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功率,定向發射向那片詭異的空域。
然後,便是漫長的、令人窒息的等待。
整個地球人類,無論是高高在上的領袖,還是普通平民,都屏息凝神,仰望著星空,等待著那個未知文明的下一次“發言”。
那沉默的星空深處,傳來的下一個信號,將決定人類文明的命運——是通向廣闊宇宙的友誼之門,還是點燃毀滅之火的導火索?
善意?惡意?或許,答案遠在人類的理解範疇之外。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