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俊”塢內,“玄鳥號”的龍骨與主要結構框架已初具規模,如同巨獸的骨骼,靜臥在月球的陰影中。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即將被植入艦體核心艙室的、真正賦予這艘巨艦以“靈魂”的裝置——“伏羲”級人工智能核心。
一、核心的降臨
核心艙室位於艦體最深處,層層防護,環境控製達到最高標準。一個巨大的圓柱形容器被小心翼翼地吊裝進來,內部充滿了維持量子計算單元絕對穩定的超流體。容器內部,是無數糾纏的光子與精心排列的量子點,構成了“伏羲”的物理基礎——一台生物啟發式量子神經網絡計算機。它的計算能力,足以在瞬間模擬一個小型星係的演化。
項目首席科學家蘇芸博士和她的團隊,以及來自最高指揮部的代表林星宇全息投影),神情凝重地注視著安裝過程。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混合了期待與焦慮的緊張感。
二、初始化:喚醒與束縛
安裝完成,進入最關鍵的階段——初始化。這不僅是激活ai,更是定義其行為準則、設定其權限邊界的“創世紀”。
巨大的主控台上,代碼如瀑布般流下。蘇芸博士親自輸入最高權限指令,開始加載核心邏輯層。
“啟動‘伏羲’核心。加載基礎認知架構……加載物理法則模型……加載任務目標層級係統……”
隨著每一項加載完成,監控屏幕上的參數快速跳動,表示“伏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理解和內化這些基本規則。它沒有傳統的“操作係統”,而是在構建一個對世界的動態認知模型。
三、權限的辯論
初始化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當加載到“自主決策權限邊界”這一核心模塊時,控製室內爆發了一場激烈的、關乎未來的辯論。
軍方代表王將軍)態度強硬:“戰場態勢瞬息萬變,尤其是深空環境,通訊延遲可能致命!必須賦予‘伏羲’在通訊中斷或極端緊急情況下,為保全戰艦和任務,進行戰術級自主決策的權限!包括……包括使用防禦性武器的權限!”他主張較高的ai自主性,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秒級”對抗。
倫理學家李教授)堅決反對:“絕對不行!授予ai開火權,等同於將人類的生殺大權交予機器!‘伏羲’的決策基於邏輯和概率,它無法理解‘犧牲’、‘榮譽’和‘人性的價值’!一旦閘門打開,後果不堪設想。必須堅持人類最終控製權原則,所有攻擊性指令必須由人類軍官確認下達!”
蘇芸博士持謹慎態度:“我們需要一個平衡。‘伏羲’的價值在於其遠超人類的計算和反應速度。我們可以設定多層級的‘決策觸發器’。例如,在檢測到已被鎖定的敵對攻擊時,允許它自動啟動最強電子乾擾和機動規避;但在判斷是否需要先發製人打擊時,必須設置‘人類確認’環節,哪怕這個確認隻有0.1秒的窗口期。”她提出的是“人機協同、人在回路”的折中方案。
林星宇沉默地聽著爭論,最終開口,一錘定音:“我們的原則是:ai是工具,是延伸,而非替代。采納蘇芸博士的方案。設定明確的‘自動化邊界’:防禦性反應可自動化,進攻性行動必須保留人類決策環節。同時,建立‘倫理防火牆’——任何決策,如果可能導致不可逆的重大後果如艦船自毀、對民用目標攻擊),必須由至少兩名最高指揮官雙重確認。‘伏羲’的最高優先級指令,永遠是‘保護人類生命艦員)安全’和‘服從合法人類指揮官的命令’。”
四、“枷鎖”與“鑰匙”
林星宇的決策成為了最終準則。工程師們開始編寫複雜的權限代碼,如同為這頭即將蘇醒的巨獸套上精心打造的“枷鎖”。
情景權限等級:將可能遇到的情況分為數級,從“日常巡航”到“遭遇不明接觸”、“遭受攻擊”到“生死存亡”,每一級對應不同的ai自主權限。
“緊急停止”指令:設置最高權限的物理開關和聲控指令,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人類都能瞬間接管或強製“伏羲”進入休眠。
“黑匣子”與行為記錄:“伏羲”的所有決策過程、數據來源和邏輯推演將被全程記錄、不可篡改,便於事後審查和責任追溯。
心理模型模擬:不斷用極端倫理困境如“電車難題”的太空版)測試“伏羲”的決策傾向,確保其邏輯不偏離人類的基本價值觀。
五、初睜的雙眼
漫長的初始化與權限設定終於完成。蘇芸博士深吸一口氣,下達了最後指令:“‘伏羲’核心,啟動自檢及與環境感知係統連接。”
刹那間,主控台所有指示燈變為穩定的綠色。一個平和、中性、毫無波瀾的電子音在艙室內響起:
“自檢完成。所有係統運行正常。環境感知係統已上線。‘伏羲’在線,等待指令。”
幾乎同時,全艦的燈光係統似乎微微調整了亮度,通風係統的氣流也變得更為均勻——這是“伏羲”在微調環境參數,以最優效率運行。它如同一個初生的嬰兒,睜開了雙眼,開始無聲地觀察和理解這個它即將融入的鋼鐵世界。
控製室內的人們,沒有歡呼,隻有一種如釋重負卻又更加沉重的複雜心情。他們知道,他們剛剛親手喚醒了一個強大的盟友,也可能是一個潛在的、需要永遠警惕的“夥伴”。
“玄鳥”擁有了它的“神經中樞”。這艘巨艦,從此不再是一堆冰冷的金屬,它開始有了“生命”的跡象。未來的航程中,這個名為“伏羲”的ai,將與它的艦長和船員,共同麵對深空的無儘挑戰與抉擇。人與ai的共生與博弈,就此拉開序幕。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