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鳥號”的艦體在月背船塢中日漸豐滿,“影龍”戰機與“蜂群”係統也已鋒芒畢露。但一支真正現代化的空天力量,其強大不僅在於平台與武器的先進,更在於指揮、控製、通信與情報c4i)係統的絕對優勢。為了驗證這一核心能力,一場代號為“天罡”的絕密演習,在廣袤的地月空間悄然展開。
一、無形的戰場
演習背景設定在高度複雜的未來戰場環境:敵方藍軍)擁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其高價值衛星網絡包括偵察、導航、通信衛星)構成了一個嚴密的天基信息體係,是敵方的“眼睛”和“大腦”。紅軍中國空天軍)的任務是:在強電磁乾擾和反偵察條件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癱瘓藍軍的關鍵天基節點。
紅軍參演兵力並未動用“玄鳥號”本體,而是由一艘新型“長城”級軌道指揮艦作為核心,指揮一個混編攻擊群,包括:數架“影龍”戰機、數個“蜂群”無人機單元,以及一支由小型高速突擊艇組成的特遣隊。他們的最大倚仗,是剛剛完成實戰化測試的“墨子”全球量子通信網絡。
二、量子指揮鏈
演習開始前,紅軍指揮中心彌漫著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冷靜與自信。
“所有單位,量子通信密鑰同步完成。”通信官報告。與傳統無線電波易被監聽、乾擾不同,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糾纏原理,一旦被竊聽,通信雙方立即可知,且信息傳遞近乎絕對安全、理論上零延遲。
“長城”艦的指揮艙內,巨大的全息沙盤實時顯示著整個戰場的態勢,包括藍軍衛星的精確軌道、預估的電磁乾擾範圍以及紅軍各單位的精確位置。
“影龍分隊,按‘潛行模式’前出至1待命區。”
e殘骸帶,進入靜默潛伏。”
“突擊艇分隊,依托‘鵲橋’中繼衛星陰影區隱蔽機動。”
一道道指令通過量子加密信道,瞬間、無聲、安全地抵達各作戰單位。沒有冗長的信號握手確認過程,沒有易被捕獲的電磁輻射特征,紅軍的整個兵力調動,如同暗流在深海之下湧動,精準而隱秘。
三、雷霆一擊
藍軍顯然察覺到了異常的空間活動跡象,啟動了強大的全域電磁乾擾,試圖致盲紅軍的傳感器並切斷其通訊。瞬間,傳統的超短波、激光通信信道被噪音淹沒,幾近癱瘓。
然而,紅軍的指揮鏈路依舊暢通無阻。“墨子”網絡如同一條看不見的神經網絡,無視了藍軍製造的電磁風暴。
“目標鎖定!藍軍‘天眼’係列偵察衛星星座,優先級apha!”情報官根據“蜂群”前沿單元傳回的量子加密數據,迅速更新了目標信息。
“長城”艦艦長趙東升一位以果斷著稱的少壯派軍官)目光銳利:“授權執行‘破瞳’行動!攻擊窗口,15秒!”
命令通過量子信道下達。
刹那間,潛伏在殘骸帶的“蜂群”無人機率先激活,如蝗蟲般撲向目標衛星軌道,釋放出針對性的定向電磁脈衝和石墨烯纖維網,進行軟殺傷和物理纏繞乾擾。
幾乎同時,一直處於“潛行”狀態的“影龍”戰機引擎全開,等離子尾焰在黑暗中劃出致命的幽藍軌跡,以驚人的速度突入攻擊陣位。它們並未使用容易被探測的能量武器,而是發射了隱形高超音速動能導彈。這些導彈在“蜂群”的電子掩護和量子指令的實時修正下,沿著極其詭異的變軌彈道,直撲目標。
而小型突擊艇則趁機逼近,準備在衛星被癱瘓後,進行近距離捕獲或植入偵察設備。
四、瞬間的寂靜
整個突擊過程,從命令下達到攻擊完成,耗時不到三分鐘。
藍軍的指揮中心一片混亂。他們的雷達屏幕上先是出現大量虛假目標,緊接著,代表“天眼”衛星的光點一個接一個地熄滅或出現異常狀態報告。等他們反應過來,試圖調動護航兵力或啟動衛星自衛係統時,為時已晚。
演習裁判係統判定:紅軍“天罡”行動達成戰術突然性,成功癱瘓藍軍核心偵察網絡,紅軍攻擊群損失輕微。
五、新紀元的戰法
演習結束後,趙東升在複盤會議上總結道:“‘量子突襲’的核心,不在於武器的威力,而在於信息的絕對優勢和決策的速度優勢。我們在敵人感知和反應的‘時間差’內,完成了發現、決策、打擊、評估的全過程。未來的空天戰,將是‘秒殺’級的較量。”
觀摩演習的林星宇將軍全息影像)補充道:“這意味著,我們初步具備了在極端複雜的電磁環境下,實施跨域、多節點、高協同精確打擊的能力。‘玄鳥號’未來的作戰模式,將不再是單艦的攻防,而是作為一個強大的量子節點,指揮著一個分布式的智能作戰網絡進行作戰。”
這次演習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空天軍的作戰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他們不再僅僅追求平台性能的超越,而是致力於構建一個基於量子通信的、近乎無法被乾擾和切斷的全域指揮控製網絡。在這個網絡下,每一架“影龍”、每一群“蜂群”,都將成為指揮官延伸出去的、如臂使指的敏銳觸手和致命拳頭。
量子通信,這把無形的鑰匙,正在為“玄鳥”打開一扇通往全新戰法的大門。深空的博弈,進入了以信息和決策速度決定生死的時代。
喜歡南天門計劃請大家收藏:()南天門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