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滿剛把生物防治實施方案貼在公園公告欄上,就被一群舉著放大鏡的小朋友圍得水泄不通——昨天“瓢蟲大戰蚜蟲”的視頻火遍全網,今天家長們帶著孩子專程來公園“圍觀生態大戰”,還有的小朋友舉著畫滿瓢蟲的畫板,嘴裡喊著“找瓢蟲,救月季”,場麵比公園的荷花展還熱鬨。
“大家彆擠!排隊觀察,彆碰月季和瓢蟲,它們正在工作呢!”李婷舉著擴音小喇叭維持秩序,臉上帶著無奈又好笑的表情,“這些小朋友比我們還積極,早上七點就來蹲守了,說要給瓢蟲加油打氣。”
林小滿蹲在一株月季旁,看著葉片上忙碌的瓢蟲幼蟲,耳邊傳來月季們的“實時播報”:
“左邊左邊!那裡還有幾隻蚜蟲,彆讓它們跑了!”
“這隻小瓢蟲真能吃,一口氣吃了五隻蚜蟲,太厲害了!”
“謝謝小瓢蟲!以後你就是我的守護神,我給你提供花蜜當零食!”
帆布包裡的多肉探出頭,看著被小朋友圍著的瓢蟲,醋意大發:“憑什麼這些小蟲子這麼受歡迎?我比它們圓、比它們可愛,怎麼沒人圍著我拍照?小滿,我也要當‘生態明星’,我要跟瓢蟲合影,搶回我的c位!”
“彆鬨!”林小滿用意念懟回去,“瓢蟲是來乾活的,不是來當明星的。你要是真想受歡迎,就好好當你的首席教具,彆總想著搶風頭。”
“哼,我不管!”多肉不滿地撇撇嘴,“等蚜蟲被消滅了,我也要在月季園曬太陽,讓小朋友們圍著我拍照,給我送營養液!”
老蘭花慢悠悠的聲音在意識裡響起:“彆理它,它就是嫉妒。你看看瓢蟲的投放效果怎麼樣,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林小滿點點頭,湊近月季仔細觀察。隻見一隻隻小小的瓢蟲幼蟲在葉片上快速爬行,遇到蚜蟲就立刻撲上去,大口大口地啃食,吃得津津有味;成年瓢蟲則在花瓣上停留,一邊吃蚜蟲,一邊產卵,為後續的“戰鬥”儲備力量。劉宇拿著計數器統計:“投放不到24小時,蚜蟲密度已經從每片葉50隻降到20隻以下,效果太明顯了!”
“而且沒有傷害到蜜蜂等有益昆蟲,”陳陽補充道,“我剛才看到有蜜蜂在月季花瓣上采蜜,說明生物防治沒有破壞生態平衡,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林小滿耳邊傳來一隻成年瓢蟲的“抱怨”:“……累死我了!這些蚜蟲也太多了,吃得我肚子都圓了,能不能給我來點花蜜補充能量?總吃蚜蟲,嘴裡都發苦了!”
“沒問題!”林小滿在心裡回應,表麵上對著團隊說,“瓢蟲和草蛉需要花蜜補充能量,我們得儘快把蜜源植物種下去。李婷,蜜源植物種子到了嗎?”
“到了到了!”李婷拎著一大袋種子跑過來,“波斯菊、薰衣草、二月蘭,都是花期長、花蜜多的品種,而且好養易活,適合在月季園種植。”
張主任帶著幾位養護工人也趕了過來,手裡拿著鋤頭和花盆:“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就開始種植吧!你們說種在哪裡,我們就種在哪裡。”
“我們規劃了三個區域,”陳陽指著月季園的邊緣和中間的空地,“在月季園周圍種一圈波斯菊和薰衣草,形成‘防護帶’,吸引瓢蟲和草蛉定居;在中間的空地種二月蘭,增加蜜源植物的多樣性,保證不同季節都有花蜜供應。”
大家立刻行動起來,養護工人負責翻土、挖坑,林小滿和團隊負責播種、澆水。小朋友們也想幫忙,在家長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把種子撒進土裡,嘴裡還念念有詞:“種子種子快發芽,長出小花給瓢蟲吃!”
“太可愛了!”李婷舉著相機拍個不停,“這些小朋友真是天然的宣傳大使,他們的視頻發出去,肯定能讓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治和生態保護。”
正說著,一位家長帶著孩子走過來,笑著說:“林老師,我們家孩子今天特意來學習生態防治,他說以後要當一名‘生態小衛士’,保護植物和昆蟲。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除了瓢蟲,還有哪些昆蟲是植物的好朋友?”
“當然可以!”林小滿立刻開啟科普模式,“除了瓢蟲,草蛉、螳螂、食蚜蠅等都是蚜蟲的天敵,它們能幫助植物消滅害蟲,保護生態平衡。我們采用生物防治,就是利用這種‘以蟲治蟲’的方法,既環保又有效,還能保護有益昆蟲,讓植物和昆蟲和諧共生。”
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我知道了!以後我再也不隨便打蟲子了,我要保護瓢蟲、草蛉這些植物的好朋友!”
林小滿看著小朋友認真的樣子,心裡暖暖的。她知道,這就是生態科普的意義,讓環保理念從小紮根在孩子們心中。
突然,一位養護工人匆匆跑過來:“張主任,不好了!有幾隻瓢蟲被鳥吃了!我們剛種的種子也被一些遊客不小心踩壞了!”
“什麼?”張主任臉色一變,“怎麼會這樣?趕緊去看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小滿和團隊也跟著跑過去,隻見月季園的角落裡,幾隻小鳥正在啄食葉片上的瓢蟲,地上還有被踩壞的種子和翻亂的泥土。月季們的聲音帶著點憤怒:“……這些小鳥太過分了!我們好不容易請來的瓢蟲,居然被它們吃了!還有那些遊客,怎麼這麼不小心,把我們的蜜源植物種子都踩壞了!”
“小鳥也沒辦法,它們本來就吃昆蟲,”林小滿在心裡安撫月季,表麵上對著張主任說,“我們得在月季園周圍掛上網罩,防止小鳥啄食瓢蟲;同時設置警示牌,提醒遊客不要踩踏種植區域。”
“沒問題!”張主任立刻安排,“我現在就去采購網罩和警示牌,保證儘快安裝好!”
旁邊的多肉幸災樂禍地說:“哈哈哈!瓢蟲被鳥吃了,看它們還怎麼搶我的風頭!小滿,要不我們還是用農藥吧,農藥一噴,蚜蟲和小鳥都死了,多省事!”
“閉嘴!”林小滿用意念懟回去,“生物防治的目的就是保護生態平衡,不能因為一點小問題就放棄。小鳥吃瓢蟲隻是個彆現象,掛上網罩就能解決,我們不能因噎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