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這個沒讀過多少書的人此刻絞儘腦汁也想不出更貼切的詞,隻能反複念叨著“好東西”。機槍口徑較小、火力偏弱,這次我特意給你準備了五挺大口徑的家夥。”
“大口徑?”
李雲龍眼睛頓時放光。
“把裝備搬下來!”
不一會兒,一名護衛隊員便扛下了一挺54式12.7毫米重機槍。
若不了解的人,還以為這接近兩百斤的龐然大物是塑料製品呢。
“砰!”
重機槍狠狠地砸在地麵上,激起一陣塵土。
李雲龍一見這個大家夥,不禁咽了咽口水,目光完全被它吸引過去。
“這是12.7毫米口徑的重機槍,如果配上高射腳架,還能充當防空武器,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大家夥。”
除了這些武器之外,
李清河此次還帶來了十幾噸各類物資。
這讓李雲龍立刻將獨立團擴充提上了議程。
像他們這樣沒有正規編製的獨立團,反而享有更大的自主權,
可以自行招募士兵,同時整合下屬的民兵隊和遊擊小組等力量。
這一次,李雲河打算從根據地內挑選800名新兵補充進獨立團。
糧食與武器的問題已經解決,擴軍自然勢在必行。
李清河被李雲龍拉進了獨立團團部召開的會議中。
在這次會議上,李雲龍決定新增兩個步兵營,
組建一個由十門無後坐力炮構成的反坦克連,
並將那五挺重機槍編入一支直屬團部的加強火力排,同時負責野戰防空任務。
此外,每個步兵營還將增設一個火力排,通用機槍以及rpg7火箭筒。
擴軍完成後,
在輕武器方麵,獨立團對於同等規模的日軍而言,已形成壓倒性優勢。
唯一的短板恐怕就是火炮了。
李清河原本是打算帶幾門迫擊炮過來的,
但攜帶的重量早已超出極限,不得不暫時放棄一部分。
反正等下次回去再運過來就行。
更何況,即便現在把迫擊炮帶過來,以目前獨立團的人手也難以充分運用。
尤其是那些現代射程較遠的迫擊炮,大多配備了瞄準鏡,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操作。
會議結束後,李清河找到李雲龍和趙剛說明了這一情況。
“人才稀缺啊,眼下我軍中精通炮瞄鏡與火炮表操作的能人寥寥無幾,不過聽說總部那邊倒是有幾位。”
趙剛皺眉沉聲說道。
對此他也是一籌莫展。
獨立團如今識字的人本就不多,直到最近他才推動了一係列的文化教育活動,這才讓狀況稍有好轉。
“這麼說來,就算老弟你弄來了火炮,咱們獨立團也沒人會用?”
李清河點頭應道:“對付國軍的迫擊炮還行,可要是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的大炮,那可就難了。”
李雲龍思索片刻後說道:“放心吧,老弟隻管把炮弄過來,剩下的問題交給我解決。”
趙剛不是提到過總部有幾位相關的人才嗎?那就直接向總部要人!除了專業人才外,他還打算申請擴充所需的裝備。
不過,總部的人才可不是隨便就能要到的,恐怕得付出一些代價才行。
但為了組建獨立團自己的炮兵隊伍,這點犧牲也是值得的——就當是支援兄弟部隊了。
“團長、政委,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前來彙報!”
就在此時,滿身泥濘的孫德勝大步走了進來。
孫德勝可是李雲龍看中的騎兵骨乾,在《亮劍》的故事裡,他更是將逢敵必亮劍的精神發揮得淋漓儘致。
哪怕麵對日軍精銳騎兵聯隊,為了掩護主力撤退,這位血性漢子依然帶領全連奮勇衝鋒,直至彈儘糧絕、戰至最後一人。
李雲龍見到孫德勝來了,笑著招手道:“孫德勝,這位是我們獨立團的貴人李先生,來,認識一下。”
孫德勝聽聞此言,目光微動。
雖然之前未曾見過李清河,但對方的大名早已如雷貫耳——獨立團如今的裝備和充足的物資,全賴此人之力。
於是孫德勝當即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說道:“孫德勝參見李先生。”
李清河擺擺手謙遜地說道:“孫連長不必客氣,我不過是個普通人罷了。
這次找你來,是因為我為你們騎兵連準備了一份禮物,也算是慶祝獨立團騎兵連正式成立。”
孫德勝眼中閃過一絲驚喜,望向李清河。
“我代表騎兵連感謝李先生,日後李先生若有需要我們幫忙的地方,我們騎兵連定當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