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河本就希望能與隆美爾建立聯係,沒想到竟在此時相遇。
而他想要接觸隆美爾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北非的石油資源。
北非素有“世界油庫”之稱,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儲量。
而石油的開采與提煉,無疑是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
更重要的是,他計劃培養一批石油產業工人,規模不必太大,隻要能滿足需求即可。
等到戰爭結束,百業待興之時,這些熟練工人才是真正的寶藏。
現在得到了這位北誹裝甲兵團司令的友情,獲取開采許可不過隻是他一句話的事。
相比於從現代時空直接運來成品油,倒不如就地提煉,再經由時空之門運回國內。
第二天,施佩爾親自到場,親自參與此次采購談判。
這也說明第三帝國對火箭炮確實非常重視。
“我們需要的數量非常大,初步計劃將采購2000門以上,現在要看你們的誠意。”
李清河也明白,隻有薄利才能多銷,生意才能長久。
更何況這根本不是薄利,隻是多賺與少賺的問題。
鄧肯斯也直接報出了價格:
“‘管風琴’火箭炮一門三萬美元,火箭彈每枚三百美元。”
聽到這個報價後,施佩爾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相對於同口徑的傳統火炮來說,三萬美元一門的價格並不算貴,他也清楚,火箭炮的製造成本遠遠低於常規火炮。
安布雷拉公司的報價明顯虛高。
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在火箭彈上。
相比起火箭炮本身,火箭彈才是真正的關鍵支出項。
三百美元一枚的價格,確實是偏高了。
隨後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直到第三帝國承諾首批訂單不少於3000門之後,才最終敲定了價格。
63式火箭炮每門兩萬美元,火箭彈每發100美元。
單是這兩萬美元一門的63式火箭炮,就已經讓李清河樂開了花。
3000門就是六千萬美元。
而他從種花家采購,每門也就十萬元軟妹幣。
1942年的兩萬美元和2022年的十萬元軟妹幣之間的差價,利潤之大不言而喻。
至於火箭彈,第一筆就采購了五十萬發。
這又是五千萬美元的大單。
雖然五十萬發看起來很多,但平均下來,每門火箭炮也就分配到一百六十發左右。
這點數量,也就隻能打九輪不到。
以目前戰爭的激烈程度來看,這點火箭彈最多隻能支撐幾場中等規模的戰役。
在初步敲定了一億美元的訂單之後,李清河心中彆提有多高興。
儘管錢對他來說早已隻是數字,但他始終熱愛賺錢帶來的那種成就感。
這一億美元如果放在現代時空,差不多相當於十幾億美元。
而他按最初價格從種花家采購的話:
3000門63式自行火箭炮,總價也就在三億軟妹幣左右。
火箭彈價格之前算錯了,原本查到的是兩萬一發的現代製導火箭彈,這種普通型號其實隻需要兩千左右。)
而每發兩千的火箭彈,五十萬發也就是十億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