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主力部隊來說已經不夠用了,
但對民兵、武工隊和遊擊隊來說,能有這樣的裝備已經相當不錯了。
這也是李雲龍根據李清河之前的建議所做出的部署。
對獨立團來說,當前的主力部隊規模已經足夠。
畢竟還有丁偉和孔捷的新一團與新二團作為支援。
更重要的是要夯實後備力量基礎。
而民兵、武工隊和遊擊隊正是獨立團的後備軍。
一旦需要擴充部隊,可以直接從中挑選精乾人員。
這些人大多都接受過一定訓練,不少人還有實戰經驗。
比起直接招募新兵,這種做法顯然更為高效。
而且這次擴編對主力部隊的整體戰力影響也不會太明顯。
獨立團經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各部隊與裝備之間的配合也逐漸順暢起來。
尤其是李雲龍重點打造的裝甲兵,進步十分明顯。
不管是五九式坦克、六三式裝甲運兵車,還是八六式步兵戰車,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
操作簡便。
儘管大部分戰士的文化水平不高,但駕駛坦克這類任務還是可以勝任的。
其中對技術和知識要求最高的,是炮手和車長這兩個崗位。
車長更看重的是實戰經驗,而炮手則需要一定的射擊技巧。
最近一兩個月,李雲龍就在重點培養這方麵的人才。
總部也一直在為獨立團調配人力資源。
再加上深藍警備隊的教官專業素養過硬,訓練出來的士兵已經能夠掌握這些裝備的操作。
對他們來說,唯一欠缺的就是熟練度和實戰經驗。
不過小鬼子不會給獨立團太多時間慢慢成長。
熟練度隻能靠高強度訓練來提升,而實戰經驗就隻能在戰鬥中積累。
李雲龍原本打算派出小股部隊進行實戰演練,提升部隊戰鬥力。
但現在的獨立團早已不是當初那支規模有限的小隊伍了。
裝備也和以前沒法比,各種機械化裝備一旦出動,小鬼子很快就會察覺到異常。
這無疑會對後續的作戰造成乾擾。
因此,對目前的獨立團而言,最穩妥的策略就是低調隱蔽。
等小鬼子主動送上門時,獨立團再猛然出擊,以裝甲部隊正麵擊潰敵軍。
正因如此,李雲龍這段時間才一直按兵不動。
以他的性格,若不是為了大局,早就忍不住去找鬼子麻煩了。
但為了完成與李清河的交易,他還是忍了下來。
除了軍事方麵的發展,隨著行政隊伍的到位,民生建設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如今的左雲縣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些工業基礎。
雖然這些工業體係還很脆弱,但對於八路軍來說,這已經是重要的突破。
例如之前李清河運來的水泥生產設備、製磚機、煉鋼煉鐵設備,以及肥皂、玻璃製造裝置等,
現在都已經陸續投入生產。
一線崖地區的鋼鐵廠和煉鐵廠也進行了擴建,規模有所擴大。
目前鋼鐵廠的年產量已經可以達到五千噸。
雖然從全國範圍來看這個數字並不起眼,但對八路軍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