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夏收時節已然過去,接下來的工作便是翻地了。隨著夏收的結束,常恒家也逐漸恢複了平靜,家中的大人們開始忙碌起來,每天清晨四點多,他們便早早地起床,準備好一天的勞作。
常恒的父親和三叔也不例外,他們牽著家中的牲口,背著沉重的犁具,迎著晨曦,走向那片廣袤的土地。與此同時,常恒的母親也早早地起身,開始為一家人準備早餐。她熟練地將雜糧窩頭放入大蒸籠中蒸煮,再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洋芋,這些簡單的食物,卻是常家人一天的能量來源。
由於常家人丁興旺,所以食物的消耗量也相對較大。不過,好在有佃戶家的嬸子和長工家的姐姐前來幫忙,她們會一同參與到早餐的準備工作中。這些善良的女人用大蒸籠蒸出一籠又一籠的饃饃,足夠常家和其他幾家吃上四五天。
在這個忙碌的早晨,大家各司其職,默契配合,雖然辛苦,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
常家的大人們都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曆,他們不僅出過遠門,還經曆過生死考驗。因此,與同時期的那些地主老財相比,他們對糧食和錢財的態度截然不同。
常家的人深知糧食的珍貴,尤其是在黃土高原這樣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由於沒有河流的滋養,這裡的土地完全依賴於自然降雨來維持農作物的生長,所以收成往往不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存糧成為了保障生存的重要手段。
儘管常家的庫房裡存放著一些細糧,如白麵和大米,但這些糧食並不會輕易被拿出來使用。白麵隻會被少量地摻雜到粗糧麵中,混合著野菜一起蒸成窩頭供家人食用。而大米則更是珍貴,隻有在過年這樣特殊的時刻,家人們才能夠品嘗到一頓米飯。
這種對糧食的謹慎使用並非吝嗇,而是出於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常家的人們明白,隻有在關鍵時刻,這些細糧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時期。
在一年中最為繁忙的那幾天裡,常恒老爹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每天都要熬製滿滿兩大鍋的有點稠的米粥,並在其中摻入野菜和羊肉丁,讓與常家有關係的人家連續吃上五天。這個決定讓常恒媽媽、三嬸和三叔心疼不已,因為這樣的食物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奢侈了。
常家所在的村子並不大,人口也不算多。除了常家這個小小的地主家庭外,還有後來逃難而來並加入常家的六家佃戶,以及在常家長期打長工的丁家和董家。此外,剩下的便是比常家更早來到此地的五家富農了。這些富農們都姓“張”,而且他們還是同一個祖宗分支出來的。雖然到了這一代,每個家庭裡的男丁數量依然不少,但他們卻都沒有分家,依舊保持著家族的團結。
在丁奶奶的絮叨聲中,常恒逐漸了解到了一些家族往事。原來,當常恒的爺爺在外麵不幸去世後,村裡的那幾家竟然起了霸占常家田地的念頭。正當他們在村裡爭得不可開交之時,一個意外的事件發生了——常恒爺爺的舊友突然到訪。
這位舊友不僅帶來了常大伯,還改變了整個局勢。他將常大伯帶出村子,讓他投身軍旅。這一舉動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意識到情況不妙,於是他們趕緊改變態度,服軟求饒。
為了解決這場紛爭,這些人還特意請來了縣裡前清的進士來進行調解。經過一番周折,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常家獲得了五十塊大洋和十畝地作為賠償,而這場紛爭也算是畫上了句號。
時光荏苒,常家的下一代逐漸長大成人。尤其是常大伯,他在馮玉祥的麾下表現出色,成為了一名團長。與此同時,常爹也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一麵,他被人稱為“殺胚”,但這並沒有影響到鄰裡之間的關係,反而讓大家對常家更加敬畏。
更有趣的是,常家與張家的命運似乎有著某種奇妙的聯係。常家的這兩代人都選擇了從軍之路,而張家和常恒老爹那一代的人,則借助主家的力量,踏入了政壇。據說,他們在偏於隴南的地方當上了縣太爺,家族中但凡有能力、有出息的人都前往那裡發展,而留在家裡的則大多是那些故土難離的人。
對於這些小利益,兩家都並未太過在意,仿佛它們已經不再重要。或許,在他們眼中,家族的發展和個人的成就才是更為關鍵的。
常恒媽媽在睡夢中似乎還在念叨著什麼,聲音雖輕卻也能讓人聽清。常恒被媽媽的夢話驚醒後,睡眼惺忪地坐起身來,他用自己那稚嫩的小手輕輕撫摸著媽媽緊皺的眉頭,仿佛這樣就能撫平媽媽心中的憂慮。
一旁的小姐姐睡得正香,可愛的小嘴巴不時發出輕微的呼嚕聲,就像一隻安靜的小貓咪。相比之下,常爹睡覺倒是沒有呼嚕聲,隻有那粗重的呼吸聲,一呼一吸間,透露出他的沉穩與安心。
而在這個家裡,還有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家裡的梨花貓生下了六個可愛的小崽崽!這可真是個意外的驚喜啊!不過,這個秘密最初是被眼尖的佃戶家姐姐發現的。這位王家的姐姐在和小夥伴們炫耀之後,這幾家的孩子們都對常家的小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天圍在常恒媽媽身邊,殷勤得讓人有些招架不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後,常恒媽媽實在拗不過這些孩子們,隻好答應等小貓們長大了,一家送一隻給他們。這才讓這些小家夥們不再那麼頻繁地打擾常恒媽媽,讓她能稍稍鬆口氣。
時間來到八月,家裡的果樹結的果子都成熟了。常家有四棵果樹,每一棵都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讓人看了就心生歡喜。家裡的大孩子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小心翼翼地將果子從樹上摘下來。他們把品相好的果子都放進了墊著碾碎麥草的草框裡,然後整齊地堆積放好。這些果子可是冬天裡難得能吃到的水果呢,一定要好好珍惜。
經過一番忙碌,收獲的大部分都被妥善地留在了常家,而剩下的一小部分則被平均分配給了其他幾家。負責這次分配的組織者是董家的大姐姐,她今年已經十一歲了,雖然年紀尚小,但做起事情來卻十分認真負責。
為了獎勵這位懂事的大姐姐,八月十五這天,三嬸特意為她做了一張香噴噴的白麵蔥油餅。這可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美食,然而這位姐姐卻舍不得自己獨享,她堅持要把餅帶回家,與全家人一同分享這份喜悅。
與此同時,常母也沒有閒著。她在今天組織了一些人手,蒸了許多二合麵的饅頭。這些饅頭數量相當可觀,足足有四百多個呢!常母將這些饅頭分給了與常家有關係的每一戶人家,平均下來,大概每個人能分到四個。
不僅如此,常家還架起了四口特大的鐵鍋,把前幾天不幸摔斷腿的大公羊宰殺後煮成了美味的羊肉湯。這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如此豐盛的中秋佳節,真是讓人倍感幸福和滿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