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常恒在西北搞東搞西之際,東部沿海地區抵製日貨的浪潮也到了高潮。
在這個浪潮當中出力最大是上海的商人,當然江浙沿海的商人也沒有少出力。
江浙沿海的商人自然也不甘人後。
寧波的漁商們組織船隊,在舟山群島附近巡邏,攔截走私日貨的船隻;杭州的茶商們聯合起來,拒絕將龍井銷往日本,轉而開拓國內市場;蘇州的絲綢商則與上海商號聯動,共享貨源信息,確保國貨供應鏈暢通。
一時間,從長江口到杭州灣,從溫州港到連雲港,形成了一張嚴密的抵製網絡,日本商品幾乎無法在沿海市場立足。
這場浪潮的威力,很快便顯現出來。
民國沿海及長江流域的日本航運業,首當其衝遭受重創。
往日裡穿梭於各港口的日本輪船,如今要麼被民眾圍堵在碼頭無法出航,要麼因貨源斷絕而空船停泊。
其中規模最大的“日清輪船公司”,更是陷入全麵停航的絕境。
這家由日本政府扶持、壟斷了中日常航線的航運巨頭,旗下三十餘艘輪船,此刻儘數錨定在上海、青島、漢口等港口,船身蒙塵,船員們無所事事地在甲板上踱步,望著岸邊高舉“抵製日清”標語的民眾,滿臉頹然。
航運的癱瘓直接導致日本貨物進口額斷崖式下跌。據海關統計,此前日本商品在華進口額占比高達三成,從布匹、紙張到火柴、五金,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麵麵。
而抵製浪潮之下,這一比例驟降至百分之三,幾乎被逐出中國市場。
上海的日資紗廠因原料無法運入、產品無法售出,紛紛停工;漢口的日貨洋行門可羅雀,老板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卻隻能眼睜睜看著貨架上的商品積滿灰塵。
消息傳回東京,本就被經濟危機折磨得焦頭爛額的日本政府,更是暴跳如雷。
此時的日本,正深陷世界性經濟蕭條的泥沼。
國內工廠倒閉、工人失業,農產品價格暴跌,民眾生活困苦。
中國市場本是日本緩解經濟壓力的重要出口,如今抵製日貨運動切斷了這一重要財源,無疑是雪上加霜。
首相官邸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外務大臣內田康哉將一份統計報告拍在桌上,臉色鐵青:“支那人的抵製運動,已嚴重損害帝國利益!若不采取強硬手段,帝國在華權益將蕩然無存!”
陸軍大臣荒木貞夫雙手抱胸,眼中閃過一絲好戰的光芒:“支那人向來軟弱,隻需展示帝國的軍威,他們便會乖乖屈服。上海是支那人的經濟中心,也是國際關注的焦點,若在那裡給予重擊,定能讓他們認清現實!”
海軍大臣大角岑生當即附和:“海軍可派遣艦隊前往上海海域,配合外務省的交涉。
若國民政府拒不妥協,便以武力施壓,必要時可直接登陸,占領關鍵區域!”
內閣會議很快達成一致:由外務省率先向國民政府發出強硬警告,要求立即製止抵製日貨運動,賠償日本商人的“損失”。
同時,外相內田康哉與海相大角岑生共同主持派兵事宜,聯合艦隊即刻整裝待發,目標直指上海。
“既然弱鄰不識好歹。”內田康哉望著牆上的中國地圖,指尖重重戳在上海的位置,“那就讓他們在最繁華的地方,嘗嘗帝國的鐵拳!”
喜歡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請大家收藏:()重生民國之我在西北當軍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