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廳內,觀眾的情緒被劇情牢牢牽引,
從最初的安靜,
到逐漸響起的笑聲,
再到影片後半段壓抑的抽泣聲。
最後,當德瑞斯為菲利普安排了一場滑翔傘體驗,兩個男人在藍天白雲間儘情呼喊時,整個影廳的情緒達到了頂點。
當片尾字幕升起,主題曲緩緩流淌而出時,
全場先是靜默了幾秒。
緊接著,雷鳴般的掌聲轟然炸響,經久不息。
所有觀眾自發起立,向著主創席的方向,致以最熱烈的敬意。
放映結束後的酒會上,這部來自東方的年輕導演執導的琺國故事,成為了所有人討論的焦點。
許多知名的導演和影評人,毫不吝嗇地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表達著他們的讚美。
來自不列顛的導演邁克·李,端著一杯香檳,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明明不是一部刻意煽情的勵誌片,卻擁有著極大的力量,能讓人在觀影後心情瞬間好起來。
最讓我喜歡的一點是,這部電影裡沒有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
富豪的秘書、管家、廚師,甚至那個拋棄了富豪女兒的前男友,看起來也隻是一個無知的孩子。
這部片子裡的每個人都那麼善良,充滿活力,卻沒有讓人覺得虛假,反而無比真實……”
南韓國的導演金基德則對演員的表演讚不絕口:“最後那一段,菲利普的表情處理得真是太棒了!
你能看到他內心感動到想哭,雖然在強行壓抑,但嘴唇還是不住地顫抖,深邃的眼睛微微向上看,仿佛是怕被德瑞斯看到眼中的淚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種克製下的情感爆發,實在是影帝級的表演!”
當然,也有提出不同見解的。
評審團主席約翰·伯爾曼的觀點就顯得更加冷靜和哲學化,他沉吟片刻,對記者說:“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太理想化了。
真實事件題材,它究竟提取了百分之百的真實,還是僅僅百分之一?
保守地說,這部電影有點天真。
不過,看完電影引申出來的感覺很有趣,我仿佛看到了一個人分裂出的兩種人格:菲利普代表了大部分人保守內斂、渴望偶爾尋找刺激卻又被現實束縛的樣子;
而德瑞斯則代表了那種奔放粗野、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衝動。
感性與理性,衝動與穩重,這兩種極端的情緒共存於一個故事中,非常巧妙。”
陳漢就站在不遠處,靜靜地聽著這些評價。
不得不承認,這些頂級導演的解讀角度確實刁鑽而深刻。
這時,剛剛采訪完約翰·伯爾曼的記者眼尖,看到了賈樟科,立刻將話筒遞了過去:“賈科長,您作為陳漢導演的朋友,對於這部電影,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
賈樟柯看了一眼身旁的陳漢,真誠地說道:“它不像個電影,倒像是個紀錄片。
你會感覺這些故事就好像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一樣。
雖然沒有傳統商業片那種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它也絕不是平淡乏味的流水賬。
整個觀影過程讓人非常放鬆,心情舒暢,這在當下的電影市場裡,太難得了。”
……
喜歡華娛:從畢業開始大導演生涯請大家收藏:()華娛:從畢業開始大導演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