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其他國家的院線和電視播放版權,飛機上的航空版權……
最後,才是電影周邊、手辦、原聲大碟、聯名雜誌等等。
這些所有收入加起來,才能構成一部電影的完整商業版圖”。
聽完陳漢這番詳儘的剖析,查理茲感覺自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眼神中非但沒有畏懼,反而透露出更加濃烈的野心。
“那……陳”,她消化了一下信息,又拋出了新的問題,“你們出品方,和製片人、導演之間,利潤又是怎麼分配的?”
陳漢摸了摸下巴,讚許地看了她一眼,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
舉起酒杯,與查理茲和愛麗絲輕輕碰了一下。
清脆的玻璃碰撞聲後,他將杯中酒一飲而儘,才緩緩說道:“好萊塢最常見的是‘製片人中心製’。
模式有很多種,我給你說兩種最主流的”。
“第一種,出品公司會找一個信得過的承製公司。
比如說,咱們雙方談好,這個項目,總投資就是一個億。
出品方把ip、劇本、甚至主要演員陣容都敲定下來,然後把這一個億打包給承製公司,讓他們去負責具體的拍攝和製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承製公司的利潤,可能就是這一個億裡麵提前談好的一個固定比例,比如8到10作為承製費用。
至於他們是花九千萬拍完,還是花一億兩千萬拍完,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拍得省,多出來的錢就是他們的;
拍超支了,他們就得自己往裡貼錢”。
查理茲立刻追問:“那如果他們沒拍出來,或者拍得一塌糊塗怎麼辦?”
“沒拍出來,那承製公司就得賠付違約金,甚至破產。
拍得爛,那也是他們負責”,陳漢解釋道,“出品方已經把風險轉移了。
所以,承製公司為了控製成本和風險,會對劇組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極其嚴格的管控。
這就是為什麼……”
查理茲恍然大悟,搶著說道:“我明白了!
我說之前拍戲的時候,為什麼有時候我隻是想改一句台詞,
製片人都會拒絕,原來是這樣!
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預算和計劃的一部分,牽一發而動全身!”
“對了一半”,陳漢讚許地點了點頭,“這就是好萊塢工業體係成熟的地方。
當然,在我看來,也有它頑固和僵化的地方。
有時候劇本本身存在明顯的問題。
但因為沒人敢承擔修改後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和責任。
大家就隻能硬著頭皮拍下去。
有利有弊,製片人製度不可能把所有好處都占了”。
“那第二種模式呢?”愛麗絲適時地問道。
“第二種,就是出品方自己管控預算,不把項目整體外包。
他們會聘請一個製片主任來負責具體的執行,但最終的財務大權握在自己手裡。
這種模式下,如果拍攝超支,那就得出品方自己掏錢補窟窿。
說白了,很簡單,核心就一句話:
風險和責任,最終由誰來承擔”。
查理茲徹底明白了,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由衷地感歎道:“電影真是一門複雜的生意”。
陳漢笑了笑,從隨身的包裡拿出一包煙,給自己點上了一根。
喜歡華娛:從畢業開始大導演生涯請大家收藏:()華娛:從畢業開始大導演生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