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北信牽愁分舊誼,寒箱鎖憶寄離情_河東與河西的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河東與河西的故事 > 第161章 北信牽愁分舊誼,寒箱鎖憶寄離情

第161章 北信牽愁分舊誼,寒箱鎖憶寄離情(1 / 2)

南三河的秋水,裹挾著深秋刺骨的涼意,渾濁而沉重地緩緩流淌。

那水麵泛起一層淡淡的霧氣,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難以言說的離愁彆緒。

河水裹挾著枯黃的敗葉、折斷的葦杆和不知名的雜物,隨波逐流,在河心打著旋兒,沉浮不定,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無情變遷。

一股濃烈的腥味彌漫在潮濕陰冷的空氣中,似鐵鏽夾雜著河底腐泥的氣息,鑽入人的鼻腔,直抵肺腑,讓人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姬永海蹲坐在碼頭濕漉漉的青石板上,目光呆滯,望著那無情的濁流。

那一刻,他的心仿佛也被河水帶走了所有的希望與溫暖。

就在這時,一張被水泡得腫脹泛黃、幾乎難以辨認字跡的《人民日報》漂過來,頭版上的那位戴著狗皮帽、滿身泥漿的漢子——王進喜,正齜牙咧嘴,筋肉虯結,死死攥著一根粗壯的鑽杆。

在永海那雙失焦的眼睛裡,那鑽杆仿佛被爐火烤得通紅,滋滋作響,冒著滾燙的白煙,令人心頭一緊。

報紙在水波中漂浮沉浮,早已模糊的鉛字化開暈染成一片迷蒙,唯有那鐵人那張豁出性命、幾乎猙獰的麵孔,像一塊燒紅的烙鐵,清晰地烙印在河麵上,比村裡祠堂裡那些被香火熏得黝黑、麵目模糊的泥塑菩薩還要醒目、震撼。

“你在這兒發什麼愣呢?”一個乾啞得像砂紙摩擦的聲音突然從身後傳來,伴隨著舊布鞋底在石板上的“沙沙”聲,緩慢而沉重,像一頭疲憊的老牛拖著犁鏵。

是奶奶虞玉蘭。

她那枯瘦如柴的手緊緊攥著一個牛皮紙信封,信封的邊角已被手心的汗漬和反複摩挲磨得皺皺巴巴,上麵印著“東北石油管理局”的深藍色油印字,歪歪扭扭,筆畫硬紮,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遙遠氣息。

永海認得這筆跡——去年大姑父丁大柱寄來的那張毛主席像,邊框上題寫的“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幾個字,撇捺之間都帶著那股關外北風的硬氣,像用鐵釺刻在凍土上。

虞玉蘭的手微微顫抖著,從信封裡抽出一張薄薄的信紙。

紙張一展開,便發出“嘩嘩”的輕響,像一群受驚的麻雀驟然振翅欲飛。

大姑父的字跡密密麻麻,擠滿了整張紙的縫隙,就像磚牆縫隙裡頑強鑽出的野草。

墨色深淺不一,幾處洇開的水痕尤為刺目,其中一滴正正落在“忠雲”兩個字上,將“雲”字的最後一捺,暈染成一片沉重的愁雲。

這封信,是前幾天大隊會計念給奶奶聽的,永海也在旁邊聽著。

那字句像冰冷的石子,一顆顆砸進奶奶的心坎,也深深刻在永海的記憶裡。

此刻,虞玉蘭那枯槁的手指,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笨拙,輕輕撫摸著信紙上那些她根本看不懂的墨跡溝壑。

她的指尖久久停留在那片洇濕的愁雲上,仿佛能穿透紙張,觸摸到遠在關外女兒那無聲的淚水。

“你大姑父在信裡說……”

虞玉蘭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那根像枯樹枝一樣的手指,固執地點著那片洇濕的淚痕,仿佛那就是信的內容。

“東北那邊,黑土地肥得能流油,一腳踩下去,稀泥都能埋到膝蓋深。”

她乾癟的喉嚨艱難地上下滾動著,像是在吞咽著某種苦澀的滋味。

“忠雲……已經成為正經的農墾職工了,天天跟著鐵牛拖拉機)跑,臉曬得像個紫皮茄子。”

她頓了頓,渾濁的眼珠努力聚焦,似乎想穿透這薄薄的紙,看到千裡之外女兒的模樣。

“倒是比在咱們河西挑河泥那會兒,胖實了些,骨架也撐開了……”

話音突然戛然而止,像被什麼東西哽住了,她那雙渾濁的眼珠死死盯著信紙,仿佛要把它撕碎。

“可就是……就是回不來了。

那邊人手緊缺得像六月天裂開的大口子,這邊……這邊也沒人敢接她這‘外流’的歸鄉雁。

那‘外流’的帽子,扣上了,就像釘在心上的釘子,摘都摘不掉。”

永海的目光從那渾濁的河水中緩緩收回,落在奶奶的後頸上。

那鬆弛的皮膚,深得能夾住一粒麥子。

那年冬天,忠雲姑姑離開時的模樣,仿佛又浮現在眼前:

兩根烏黑的大辮子紮得整整齊齊,紅綢係著,斜挎著一個洗得發白的藍布包袱,裡麵裹著奶奶熬了好幾夜才縫好的千層底棉鞋。

忠雲姑姑當時笑著說,踩著娘家密實的針腳,關外的風雪再大也凍不壞腳。

院角那棵落光了葉子的老槐樹下,羌忠遠叔佝僂著背,像個被霜打蔫了的紅薯,臉深深埋在膝蓋間,肩膀微微顫抖,像一頭受傷的困獸。


最新小说: 我在紅樓當情聖,諸位金釵入我懷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