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回頭草_算盤:商業帝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資本的回頭草(1 / 2)

京郊廢棄的紡織廠倉庫裡,潮濕的空氣中飄散著鐵鏽和黴塵的氣息。顏旭蹲在簡易搭建的測試台前,手中的萬用表探針小心地觸碰著電路板上的某個節點。他的工裝袖口沾著油汙,額角的汗水在昏暗的燈光下閃著微光。

“第37次測試。“李思遠盯著示波器屏幕上跳動的波形,聲音乾澀,“傳輸延遲還是超出礦山安全標準2毫秒。“

角落裡,張猛猛地將扳手砸在工具箱上,刺耳的金屬撞擊聲在空曠的倉庫裡回蕩:“見鬼!民用模塊改來改去,就是達不到礦用要求!“

顏旭緩緩直起身,走到倉庫唯一的窗戶前。窗外是條狹窄的巷子,對麵小餐館的油煙正透過窗縫飄進來。他想起三個月前,當他們決定放棄消費級市場轉向工業領域時,投資人的冷眼和同行的嘲笑。

“把那個損壞的德國模塊再拆一遍。“顏旭轉身,眼神平靜,“不是仿造,是理解他們的設計邏輯。“

周教授戴著老花鏡,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德國模塊的電路走線:“看這裡,他們在電源隔離上用了三重保護。不是技術有多先進,是舍得用料,舍得做冗餘。“

“但成本會翻三倍!“李芸忍不住提醒。

“在礦井下,通信中斷的代價是生命。“顏旭的聲音不容置疑,“就用這個方案。“

深夜的倉庫格外寒冷,隻有電烙鐵的發熱帶來些許暖意。李思遠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顏總,礦用設備要求防爆,我們的外殼密封等級不夠。“

“去找老陳。“顏旭想起附近農機廠那位退休八級鉗工,“他應該知道怎麼辦。“

轉折發生在一個飄著細雪的清晨。

老陳踩著積雪來到倉庫,粗糙的手指摩挲著模塊外殼:“這好辦。用礦山液壓支架的密封技術,再加一道自緊式密封環。“他在草圖上飛快地畫著,“不過加工精度要求高,得用數控機床。“

“我們沒錢租數控機床。“李芸小聲說。

老陳笑了:“農機廠那台老家夥,我還能使動。晚上去,我教你們。“

於是,每個深夜,當農機廠下班後,顏旭就帶著團隊溜進車間。在老陳的指導下,他們用那台服役二十年的數控機床,一點點加工出符合礦用標準的外殼。

成功來得悄無聲息。

那是個寒冷的冬夜,當第43次測試的綠燈亮起,示波器上的波形完美符合礦用標準時,倉庫裡異常安靜。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直到李思遠顫抖著說:“成了......真的成了。“

沒有慶功宴,沒有香檳。顏旭默默走到倉庫角落的簡易灶台前,拿出從家裡帶來的食材。不一會兒,紅燒肉的香味彌漫開來,與鬆香、機油的氣味奇妙地融合。

“知道工業級和民用級的區彆嗎?“顏旭一邊炒菜一邊說,“不是在實驗室的參數,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可靠工作的那份底氣。“

那頓飯吃得很安靜。老陳喝了兩杯白酒,話多了起來:“我在這片工業區乾了一輩子,見過太多企業來了又走。你們這樣踏實做事的,太少見了。“

飯後,顏旭獨自收拾碗筷。他從工具箱裡取出那架紫檀木算盤,算珠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這一次,他感覺算盤比以往更“沉“——裡麵裝的不再是虛妄的估值和融資計劃,而是紮實的技術積累,是團隊在無數次失敗中收獲的經驗,是客戶那句“你們的東西紮實“的認可。

窗外,雪花靜靜飄落。倉庫裡,新一代礦山通信模塊正在持續運行測試,已經超過了規定的72小時考核期。

在這個無人知曉的深巷倉庫裡,沒有發布會的光鮮亮麗,沒有媒體的長篇報道,但顏旭知道,他們正在創造的,是能真正為中國工業解決問題價值。這種價值,比任何估值都更加實在,比任何光環都更加持久。

當測試時長突破100小時時,顏旭在實驗室記錄本上鄭重寫下:“礦山通信模塊v1.0,通過全部極端環境測試。“筆跡沉穩有力,如同他們選擇的這條路——不追求喧囂的表象,隻在意深處的轟鳴。

春寒料峭的清晨,倉庫的鐵門被敲響時,顏旭正蹲在地上調試一塊新焊接的電路板。他打開門,看見三個穿著工裝的中年人站在門外,為首的那人鬢角已白,袖口磨損得起了毛邊。

“請問是旭日科技的顏總嗎?“那人遞上一張名片,“我是北方重工的劉建國,負責掘進機分廠的。“

顏旭將他們讓進倉庫。劉工的目光立即被工作台上正在測試的礦山模塊吸引:“這就是在龍煤集團用了半年的那個模塊?“

“是的。“顏旭遞過測試記錄,“連續運行187天,零故障。“

劉工仔細翻閱著記錄本,突然對身後的年輕技術員說:“小張,看看人家的現場記錄,比我們廠裡的測試報告還詳細。“

原來,龍煤集團的設備科長是劉工的大學同學,在一次行業技術交流會上,把旭日科技的產品誇成了“寶貝“。這次北方重工的新型掘進機需要定製通信係統,他們第一個就想到了這家藏在深巷裡的小公司。

“我們想要200套專用模塊。“劉工開門見山,“但要求比礦用的更苛刻——要能在全斷麵掘進機的強振動環境下工作。“

顏旭沒有立即答應,而是問:“能讓我們去現場看看設備嗎?“

三天後,顏旭帶著團隊出現在北方重工的裝配車間。

巨大的掘進機像一頭鋼鐵巨獸,工作時整個車間的地麵都在震動。張猛把測試設備貼在機身上,示波器上的波形劇烈跳動:“這振動頻率......比礦用設備強三倍不止。“

劉工苦笑:“之前找過三家供應商,最好的一個撐不過兩周。“

當晚回到倉庫,團隊立即投入分析。

“必須重新設計減震結構。“李思遠在電腦上模擬著振動頻率,“而且要采用動態自適應算法。“

周教授提醒:“但這樣成本會大幅增加。“

顏旭撥動著算盤,算珠聲在寂靜的倉庫裡格外清晰:“做B2B生意,不是一錘子買賣。如果他們的掘進機因為通信故障在隧道裡趴窩,損失的不僅是錢,更是信譽。“

就在技術方案基本確定時,劉工單獨約顏旭吃飯。

小餐館的包間裡,劉工從公文包裡取出一個信封推過來:“顏總,這是行業慣例,一點心意。“

顏旭沒有碰那個信封:“劉工,我們報價的利潤已經足夠合理。“

“你誤會了。“劉工笑了,“這是給你們的技術谘詢費。不過......“他壓低聲音,“如果能在報價裡稍微提高一點,這部分我們可以操作。“

顏旭緩緩放下茶杯:“劉工,旭日科技做的每一個產品,都要經得起時間考驗。今天我們在價格上動手腳,明天就可能在產品上偷工減料。“

劉工愣住了,良久,他收起信封,鄭重地給顏旭斟了杯酒:“我乾了二十年采購,第一次見到你這樣的。就衝你這句話,這個項目我跟到底!“

更深層的考驗接踵而至。北方重機的項目成功後,徐工集團的采購負責人找上門來。看過產品後,他直接問:“如果我們年采購量達到500套,價格能降多少?“

顏旭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反問:“能告訴我你們的使用場景嗎?“

“主要是港口機械。“對方說,“鹽霧腐蝕環境。“

“那價格不但不能降,還要上浮10%。“顏旭解釋道,“我們需要改用耐腐蝕材料,還要做特殊的表麵處理。“

對方愣住了:“彆人都是量越大價越低,你們怎麼反著來?“

“因為我們要對每一台設備負責。“顏旭打開成本分析表,“如果用普通材料,在港口環境下最多兩年就會出問題。我們寧願不做這個訂單,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徐工就發來了合同,完全接受了報價。

“知道為什麼嗎?“後來熟悉了,對方告訴顏旭,“現在願意說真話的供應商太少了。你們堅持原則,反而讓我們更放心。“

口碑的漣漪就這樣悄然擴散:大連港的項目,讓遠在青島港的技術負責人找上門來;北方重工的訂單,引來了三一重工的考察;甚至連航天科工某個研究所都派人來調研,想借鑒他們的抗乾擾技術。

李芸整理著新簽訂的合同,不禁感慨:“這些訂單單個金額都不大,但利潤率穩定,而且都是預付款。和之前做消費電子時天天擔心壞賬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這就是B2B生意的特點。“周教授說,“一旦建立起信譽,客戶黏性極高。而且,“老人微笑著補充,“工業領域的口碑傳播雖然慢,但一旦形成,比任何廣告都管用。“

最讓顏旭感觸的,是某天接到的一個電話。對方是武鋼退休的老工程師,經人介紹特意打來:“顏總,我看了你們在鞍鋼的項目報告,那個通信延遲優化方案,能不能用在我們小鋼廠?“

“當然可以。“顏旭說,“不過你們規模小,用標準模塊就夠,不需要定製。“

“那不行!“老工程師很固執,“我看中的就是你們那個定製方案。錢不是問題,我們要的是同樣的可靠性。“

掛掉電話,顏旭站在倉庫的窗前,看著巷子裡來往的行人。他想起創業初期,為了拿下訂單到處求人的日子。如今,客戶卻因為口碑主動找上門來。

這種轉變,不是靠營銷技巧,也不是靠價格戰,而是靠每一個項目積累的信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總還有人認認真真地做產品,也總還有人願意為質量買單。

夜幕降臨,顏旭輕輕撥動算盤。這一次,他計算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客戶的生命周期價值——一個滿意的客戶,會帶來多少個新客戶?一個過硬的產品,能創造多少行業口碑?

算珠聲聲,如同漣漪擴散,在這個深巷的倉庫裡,預示著更大的變革正在醞釀。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落地窗外,黃浦江上遊輪如織。蘇明遠站在VIP休息區的吧台前,指尖輕輕轉動著威士忌杯,琥珀色的液體在水晶杯壁上留下優雅的弧線。

“蘇總,您一定要聽聽這個。“他的德國技術顧問漢斯博士端著酒杯走近,臉上帶著難得一見的興奮,“剛才我在技術分論壇上,聽到一個令人驚歎的案例。“

蘇明遠保持著得體的微笑,目光卻已經掃過全場——這裡彙聚著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最重要的客戶和合作夥伴。

“一家中國小公司,為山西的煤礦解決了困擾他們多年的通信難題。“漢斯用德語說道,語氣中充滿欽佩,“在井下六百米,他們的模塊連續穩定運行超過半年,連我們的產品都做不到。“

蘇明遠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頓:“這家公司叫什麼?“

“旭日科技。“漢斯掏出手機,調出會議記錄,“很有意思的名字,像初升的太陽。“

這時,論壇**端著酒杯過來:“明遠,聽說你們最近在工業雲平台上的進展很快啊。“

蘇明遠優雅地舉杯致意,同時用另一隻手在西裝內袋裡輕觸手機,給助理發了條簡短的消息:“查旭日科技,所有資料。“

半小時後,論壇進入交流環節。一位來自鞍鋼的技術專家正在發言:“......特彆是在高溫高濕的軋鋼車間,某些國際大牌的產品反而不如本土小企業的模塊穩定。“

蘇明遠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幾位重工企業代表都在點頭。他緩步走過去,自然地加入談話:“各位說的本土企業是?“

“就那家旭日科技。“一位頭發花白的總工程師回答,“雖然規模小,但產品做得紮實。“

另一位化工廠的技術主管接話:“我們也試用過他們的產品,在腐蝕性環境下表現確實出色。“

蘇明遠麵不改色地聽著,手中的酒杯穩如磐石。直到助理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他身後,將一份薄薄的資料遞到他手中。

回到浦東的頂層辦公室,蘇明遠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霓虹閃爍的金融中心。

助理站在他身後,謹慎地彙報:“顏旭的公司在京郊租了個舊倉庫,團隊不到二十人。但他們最近拿下了北方重工、徐工等多家裝備製造企業的訂單。“

蘇明遠翻開資料,看到倉庫照片上那個穿著工裝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揚:“從消費電子轉戰工業領域......有意思。“

“需要采取行動嗎?“助理問道,“他們在挖我們看不上的邊緣市場。“

蘇明遠走到酒櫃前,重新斟了杯威士忌:“你看過他們的技術方案嗎?“

“粗略看過。用的都是成熟技術,但組合方式很獨特,特彆注重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這就是問題所在。“蘇明遠輕輕搖晃酒杯,“我們追求的是平台化、生態化,他們在做的卻是深度垂直。就像......“

他停頓片刻,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就像我們建的是購物中心,他們開的是專業診所。看似不在一個賽道,但總有一天,病人會發現診所比商場更懂治病。“

助理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


最新小说: 神幻宇宙夢王櫓窗著 文明火種重生:穿越明末日本 寒旌映長安:從北府小卒到天下共 門西雙榜 流放路上,從征服女帝開始稱霸 神話三國:開局獲得神級選擇 雙經問渡 港片:78年,我先賺它一億! 神兵詭道 往生使